P2P 网络借贷风险防控问题研究 P2P 网络借贷是以网络为载体, 使个体之间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易的小额民间借贷。近年来, 民间借贷的兴起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 P2P 快速成长为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并获得广泛青睐。但 P2P 作为新生事物, 其中暗含的高风险很难防控, 若不及时解决, 将会给各方利益带来损失。重点对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从而降低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 促进该模式平稳运行。 P2P 网络借贷借贷平台信用评级风险防范一、 P2P 网络借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一)内部风险 1 、来自借款方的信用风险 P2P 网络借贷凭借其门槛低,交易快捷的特点满足了众多草根阶层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 仅仅需要提供个人必要信息和收入证明即可网上注册, 交易成功便可获得无抵押贷款。但这也为法律意识薄弱的中小收入者骗取贷款提供了可能。其在网络平台提供虚假的收入信息, 隐瞒和“装饰”个人的偿还能力状况骗取贷款,最终往往拖欠还款时间甚至“跑路”,导致投资人蒙受巨大损失。 2 、来自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网络借贷平台作为连接借贷双方的中介机构, 利用云技术, 大数据手段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 归纳出反应借款人信用指数的信息供投资人参考, 由借贷双方自行交易。另外一种运营模式则是由交易平台自行按照条件给借款人和投资人配对, 完成交易。无论哪种运营方式, 借贷平台都有所介入, 是信息数据的传达者, 投资人往往处于被动, 无法主动获得借款人信息。若网络借贷平台暗中操作数据, 为投资人提供关于借方的虚假信息,则投资人会在毫不知情情况下承受违约风险。(二)外部风险由于 P2P 网络借贷尚属于新生事物, 我国还未出台专门针对该种模式的法律法规, 导致 P2P 网络借贷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以网络借贷平台宜信为例, 该平台操作流程是宜信创始人唐宁以个人名义借款并分期收取还款, 一年内本息还清。其将一年内的债权按照金额和期限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理财产品, 将其转给投资者, 再利用投资者的部分投资资金去进行借款, 如此循环。宜信公司的债权转让操作模式虽然隐晦, 但不难看出, 其将债权划分成理财产品并获取资金, 实现了资产证券化, 操作模式一直处在法律的边缘, 存在较高的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但是由于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法律严格规范各种行为,使得许多网络平台有了可乘之机, 运营方式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加之对于 P2P 新型的借贷模式, 其监管部门不明确, 职权范围不清, 监管乏力, 从而导致各种监管风险的出现。二、 P2P 网络借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由于借贷双方均通过网络平台交易, 投资人了解借款人状况的渠道仅仅通过网络显示的信用评价等, 难以全面真实的了解借款人的信誉及还款能力, 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投资者纷纷开始选择高利率, 低信誉的借款方时, 整个交易市场的平均水平则会下降, 信用风险也会加大, 同时, 利用虚假信息和高利率诱惑投资者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多。(二)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评级质量不高英国的 Zopa 作为风险防控最为完善的网络借贷平台之一,得益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完善的征信体系。即使看似毫无关联的来源各处的散乱信息, 其仍可以采用先进的分析, 处
P2P网络借贷风险防控问题研究.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