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题材非常广泛, 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聊斋名片《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 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 40岁左右游历济南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 “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 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 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基本信息《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其中“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 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 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 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记录各地奇闻怪事的文章,如《山市》。主要内容蒲松龄( 1640 ~1715 )清代文学家, 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 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 4卷,诗集 6 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 3种,通俗俚曲 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作者简介《聊斋志异》并且还是一本““孤愤之书孤愤之书””。郭沫若评价说: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说: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 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相关评价内地 2005 年版《聊斋》(聊斋志异之一) 新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1 、《小倩》、(陆判) 、《画皮》、《小翠》、《阿宝》、《小谢》内地 2007 版《聊斋奇女子》聊斋奇女子、《宦娘》、《连城》、《侠女》、《辛十四娘》内地 2007 年版《聊斋志异之二》聊斋 2、聊斋志异 2 、《胭脂》、《义犬》、《粉蝶》、《莲香》、《罗刹海市》、《婴宁》内地 2009 年版《聊斋志异之三》聊斋 3 《梅女》、《画壁》、《白秋练》、《庚娘》、《公孙九娘》、《江城》相关影剧倩女幽魂辛十四娘梅女
聊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