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层析分离
知识点:色层分离法的分类及其概念,柱层析技术,吸
附层析技术,离交层析技术,生物亲和层析技术,分配
层析技术,凝胶过滤技术,电泳技术,薄板层析技术。
重点:上述各技术的原理、操作方式、操作过程、所用
装置和材料的选择、适用范围,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这
些技术。
难点:常用层析法的分类及其合理选用。
目录
1层析法概述·6分配层析
2柱层析
7凝胶过滤
3纸层析
8电泳法
4薄层层析9毛细管电泳
5吸附层析
■10高效液相色谱
1层析法概述
已15层析剂
口层析原理
口色谱(层析)法应用范围
口色谱技术的提出
色谱分离图示
ow-salt
Fractions sequentially collected
移動
固定
年代发明者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
Tswett
「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最先提出色谱概念
1931
Kuhn
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a、b和g胡萝卜素。使色谱法开始
Lederer
为人们所重视
938 Taylor Uray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1941
Martin
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
Synge
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
1952
Mart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James
1956
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center
1957
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
1958Golay
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965 Giddings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5
Smal
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采用抑
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
1981
Jorgenson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
层析
展开( development)
洗脱液( eluate
色谱( Chromatograph)
分配系数
洗脱体积:
外体积
内体积
正相层析:
反相层析:
分类原则
据溶质分子与固定吸附色谱
吸附力不同
相相互作用的机理离子交换色谱
各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离子交换能力的不同
各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疏水作用的强弱不同
金屈合色谱
各物质与固定相上的金屈离子的络合能力的不同
共价作用色谱
巯基化合物的巯基与固定相表面的二硫键作用力不同
分配色谱
各物质在两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
凝胶过滤
各物质的分子大小或形状不同
亲和色谱
利用生物大分子与各种配基的生物识别能力不同
据实验技术
低压色谱
压色谱
-5Ma之间
高压色谱
操作压力在5~40Ma之间
溶质分子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不同
据固定相的形状不柱色谱
定相装在玻璃、不锈钢或有机玻璃柱中
固定相为以氢键与纤维素羟基结合的水
圄定相在玻璃平板上铺成薄层
据流动相的物态不气相色谱
流动相为气体
液
流动相为液态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动相为液态
按操作方
迎头法
将混合物溶液连续通过固定相,只有化学亲和力最弱的组分以纯粹状态最先流
出,但其它各组分都不能达到分离
顶膂法
利用一种化学亲和力比各被结合组分都强的物质来洗脱,这种物质称为顶替剂
此法处理量大,且各组分分层清楚,但层与层相连,故不能将组分分离完全
洗脱法
将混合液尽量浓缩,使体积缩小,引
相的一端,然后用溶剂洗脱,洗脱
溶剂可以是原来溶解混合物的溶剂,也可选用另外的溶剂
吸附色谱与其它色谱法的异同点
机理
优点
缺点适用范围
吸附色谱化学、物理吸附操作简便易受离子干各种生物大分
扰
子的分离、脱
色、和去热源
凝胶过滤分子筛的排阻效应分辨力高,不各种凝胶介|分子量有明显
会引起变性质昂贵,处差别的可溶性
理量有限制生物大分子
分配色谱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分辨力高,重影响因子多用于各种生物
动相中分配系数的复性较好,能上样量太小大分子的分析
异
分离微量物质
鉴定
亲和色谱|亲和色谱生物大分分辨力很高一种配体只各种生物大分
与配体之间有特
能用于一种子
殊亲和力
生物大分子
局限性大
聚焦色谱等电点和离子交换分辨力高
进口试制昂蛋白质和酶
作用
层析分离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