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常熟市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之我见.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常熟市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之我见摘要: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改造中产生的问题, 从街区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分析, 进而阐述自己对历史街区中古民居的修缮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和传承等相关问题的看法。关键词:历史街区;现状分析;传承保护常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其浓郁的文化氛围, 融山水为一体的城市风貌, 水陆相间、纵横错致的阡陌街巷, 构成了一道极具江南风韵的景色。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 古城区通向各城门的主干道, 西门大街、北门大街、东门大街的拓宽, 一些历史街区被拆除, 常熟古城的风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丢掉了旧城老街, 也带走了城市的记忆,使常熟这座文化名作者简介: 陈颖,女, 45岁, 工作地址: 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职位: 办公室副主任; 职称: 馆员; 文物保护; 电话: ********** ; 联系地址: 常熟市文广新局,常熟市枫林路 152 号邮编: 215500 城大伤元气。好在目前尚存南泾堂、西泾岸、琴川河、南门坛上这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南门坛上这一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街区相对保存最为完好,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虽已有相应规定和规划, 但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延续保护历史风貌,保持街区活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需要整体保护街区历史格局与风貌,使其成为体现传统主流市民文化、见证常熟近代民族工商业繁荣发展的区域。整体保护街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使其成为常熟传统产业、传统艺术、民风民俗的延续展示地。利用历史资源, 调整提升功能, 使其成为既有历史环境风貌, 又与现代生活相融, 充满城市活力的传统商业街区。下文就“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的历史街区保护原则,和“情境再生”的文化空间保护方法,谈谈本人的一些思考。 1 南门坛上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及保存现状。 历史沿革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位于常熟古城以南, 紧邻环城河, 自明代始, 兴盛于清末民初。街区核心区域称为坛上, 因明洪武三年( 1370 年) 在此建有城隍庙祭坛而得名。清末民初,坛已废,坛旧址场地周围四周改建市屋, 形成商业闹市,茶馆、酒家、商肆鳞次栉比,其中著名者有得意楼茶馆, 为翁同?? 题匾, 以及亚洲饭店、新都大戏院等, 甚为繁华。又因为所处位置是水路交通的枢纽地区, 南门坛上成为最繁忙的大水码头, 是汇集各路乡镇民众经济生活的会拢点, 也是群众通俗文化集中点。当年这里无论茶馆、浴池、听书、艺术表演, 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 所谓“要走走、坛上去”,可谓人流不息,百货云集,商铺连绵,遂使南门坛上成为常熟市井风情最为浓郁的街区之一。 保存现状建国后,街区基本保留了清末民初的风貌,并为远近居民提供农贸、日用百货等日常生活型服务。街区内居住和商贸两个区域分区明确, 元和塘以西地段和横经塘地段内为居住区; 元和塘以东至红旗桥南路地段为商贸区。居住区内充满宁静安详的生活气息,商贸区又是繁华热闹的场所。这是两种截然不同但又相互依存的融于整个街区。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显示,该区域内有 3 处市级文保单位、 17 处控保建筑,其中古民居 13 处, 商业旧址 3处。 2008 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苏州市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该街区价值较高, 是典型

常熟市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之我见.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