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功:东梁还在走 2009 年2月,《新西部》曾以《东梁模式调查》为题, 报道了马建功和他的东梁模式。为了“让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挣到钱”,马建功承包了部分村民的土地, 而且计划将村里的土地全部承包, 进行农业集约化经营。马建功一直很忙, 要采访到他不容易。今年 4 月底, 记者联系到他时, 他正要随团出国旅游,电话里说时间很紧,回来再联系。十几天过后,好不容易打通电话, 他却在开会。再联系上时, 他有些歉意地说, 企业经营得不好, 生意也不行, 没有啥说的。听得出他似乎很为难, 也不大愿意接受采访。记者从侧面了解到, 受大环境的影响, 马建功旗下的建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效益不甚理想,但他的东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在正常运营。东少梁村北, 公路边一座独立的平板房, 就是东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东梁公司) 的办公室。5月3日, 71 岁的村民卫丑珠在东梁公司值班,他说马建功旅游去了还没有回来。东少梁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 2008 年底, 记者第一次到东少梁村采访时, 东梁公司的这座远离村子的房子很醒目, 现在房屋旁边已长满了树木和花草。卫丑珠说,东梁公司现在租的土地大概还有 1000 多亩, 有塬上的地,也有河滩地。六年前,马建功先是和本村第六组村民签订了承包协议,到 2008 年底, 全村 4000 多亩土地, 马建功以签约形式承包了 1200 多亩。现在加上五组等其他组新增加的承包土地, 东梁公司经营的土地面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采莲人记者了解到,东梁公司租村民的土地,承包款一直是按时支付的。卫丑珠介绍说,东梁公司经营的土地,有的种植了莲菜,有的变成了苗圃, 也有的种了粮食。“我家的地也租给了东梁公司,除了每年能拿到一笔土地承包款,我还在东梁公司拿着一份工资。”卫丑珠说。记者前往东少梁村的途中,看到有人在一大片水地里采莲藕。一问, 这正是东梁公司承包的地。一位自称来自西安的客商正在往车上装莲藕, 这位客商说, 这里的莲藕质量非常好, 今年又是一个少有的好收成, 多年来价格都没有这么高。在田里采莲藕的都是东少梁村的人, 一位中年男子说, 像这样的地一亩能产 2000 斤莲藕,按今年的收购价两块钱计算,一亩地毛收入可以达到 4000 元, 除去每亩地 600 元的肥料、 800 元的人工钱, 各样费用加起来, 差不多有 2000 元。一亩地的纯收入可以到 2000 元。当然比种粮食强多了。在村里, 记者再次见到了第五组的卫明里。 66 岁的卫明里和老伴正准备带着 3 岁的孙女到塬上干活去。六年前, 记者曾问他, 如果东梁公司来租地,他会不会把地租出去。他这样说:“说心里话,一亩地每年 360 元不多也不少, 而且人家很讲信用, 能及时兑现承包款。如果人家统一承包我们组的地,我会考虑给他们的。”“你后来把地给东梁公司了吗? ”记者问。卫明里说, 他把三亩六分地租给了东梁公司,后来又把一亩多地租给了镇上联系的另一家单位。这家单位给的租金还高, 一亩地一年 1200 元, 东梁公司才 360 元。“镇上说这家公司要建一个湖,搞旅游开发,具体情况也不清楚。”承包费卫明里说, 他现在还有塬上的三亩半旱地, 他和老伴自己耕种。他说幸亏当时没有把地全部租出去,要不现在吃饭都成问题。记者问, 塬上的旱地有没有人肯租?卫明里告诉记者, 现在想要租地的人多了,但不敢轻易
马建功:东梁还在走.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