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成功案例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 悉心照料下, 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 渐渐的, 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 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 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 分担些什么, 稍有些不如意, 便大发脾气, 甚至以死相逼。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 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 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 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 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面对他人的帮助, 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 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 引导他们, 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因此, 我针对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感恩教育, 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 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 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 因此, 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 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通过开展班队会, 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 如讲述感恩故事, 搜集感恩名言, 收听感恩新闻等到一系列活动, 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 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使用权学生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提高对感恩的认识, 从而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二、情感层次。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 写感恩日记, 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 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母亲》等歌曲, 诗歌朗诵《父母爱》、《爱》等, 排练课本剧《爱在我们身边》等活动, 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 还要学会去回报爱, 给予爱, 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三、实践层次。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联合, 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给父母检查, 父母给予鼓励和表扬, 老师多用学习的突出表现来表扬某人的体悟父母哺育、培养之恩。这样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 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 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 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 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 能干了, 勤奋了, 会体贴父母了, 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 发现他的孩子长大了。孩子们变化太大了, 听到他们满意的回馈和欣喜的讲述, 我觉得我十分幸福和自豪, 其中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班里吴迪同学变化, 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从前班里上课爱说爱动,爱接话,嬉皮笑脸的吴迪同学,让人谈之色变, 闻之心烦, 他的行为及其散漫,
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