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商山早行.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商山早行》 温庭筠
编写人:刘兴建 审核人:姚桂雪
教学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2、学习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
一、作者与背景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 ,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 “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二、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清早起马车铃 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 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 残月当空, 踏寒霜人脚印 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 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 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 梦回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 布满池塘。
三、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分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叠加实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3、分析:”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请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些词语概括。诗人在此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实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文本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

商山早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