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配气相位机构.docx可变配气相位机构
由于发动机进气的循环进行,导致进气管内的气体波动,以致汽缸 进气量的忽高忽低,进而出现发动机工作的不稳定,动力性下降,而且 随着转速的提高越加严重。为此,现代许多发动机设有可变配气机构、 可变进气管等装置。
一、可变配气机构
!1!
许多发动机的配气相位通常是兼顾发动机各种工况下性能而采用一 种折衷办法,其结果是发动机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轿车汽油机 的高速化和废气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配气相位固定不变的缺点显得越 来越突出。因此,可变配气机构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由于高速汽油机配气相位的设置通常偏重于高转速,进气门关闭角较大, 而发动机在低速运行时,汽缸内的混合气会反窜至进气管中,致使汽缸 内燃烧不稳定,功率下降,怠速不稳定。采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后,发 动机的进气门关闭角在低速时自动减小,可消除上述现象,改善低速和 怠速性能。
可变配气相位机构是发动机设计的新技术,近十几年发展迅速。可 变配气相位机构主要有电磁式、液压式和机械式三大类。国外研制的此 机构有数10种,每种形式都有能改变发动机配气相位的功能,但均有各 自优缺点。
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图1所示为日本本田公司9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
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称为WTEC”机构。它是既可以改变配气定时,
!1!
又能改变气门运动规律的可变配气定时一升程的控制机构。其配气凸轮 轴上布置了高速和低速两种凸轮轴,采用了设计特殊的摇臂,根据发动 机转速的高低,自动切换凸轮,使摇臂分别被高速凸轮或低速凸轮驱动。
由于凸轮的更换,从而实现了配气定时和气门运动规律均可变化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为:凸轮轴9上的高速凸轮11处在中摇臂2的位置,左右
各自有一个低速凸轮10和12 ,分别处在主摇臂8和3的位置,在三个
摇臂内装有同步柱塞4和5、定时柱塞6以及阻挡柱塞13。在转速低于
6 OOOr/min时(图1b),同步柱塞不移动同,主动摇臂驱动两个气门。 当转速高于
6 OOOr/min时(图1 c)在压力机油的作用下,定时柱塞6 移动,并推动同步柱塞4和5移动,将中摇臂锁在一起,3个摇臂一道 在高速凸轮的驱动下驱动气门,而高速凸轮两边的低速凸轮随凸轮轴空
转。
abed
图1
1-定时板;2-中摇臂;3-次摇臂;4, 5-同步柱塞;6-定时柱塞;7-进气门;8-主摇臂;9-凸轮轴;10、
12-低速凸轮;11-高速凸轮;13-阻挡柱塞;14-机油流
二、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1、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
如图2a发动机在高速状态下,为了充分利用气体进入气缸的流动惯 性,提高最大功率,进气门迟后角增大后的位置(轿车发动机通常工作 在高速状态下,所以这一位置为一般工作位置L如图2b发动机在低速
状态下,为了提高最大转矩,进气门迟后角减少的位置。进气凸轮轴由 排气凸轮轴通过链条驱动,两轴之间设置一个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在
内部液压缸的作用下,调节器可以上升和下降。
AuslaBnockenwelle EinlaBncKkenwelle
SSP 192/081
Nockenwellensteller
图2
a)发动机在高速状
可变配气相位机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