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
尿常规与尿检
尿检包括了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三杯检验、阿迪氏计数、尿蛋白定量等等项目。
因此说尿检不等同于尿常规检查,但平常通俗所说的“尿检”多指查尿常规。
尿常规的检查对泌尿道感染、结石、胆道阻塞、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变症状群等疾病有筛检预报性作用。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酸碱度(pH)、尿比重(SG)、尿胆原(URO)、隐血(BLO)、白细胞(WBC)、尿蛋白(PRO)、尿糖(GLU)、胆红素(BIL)、酮体(KET)、尿红细胞(RBC)、尿液颜色(GOL)。
(尿量、颜色、透明度、比重、……)
(尿蛋白、尿糖、尿Hb、尿Ph、…… )
(显微镜)检验(细胞、管型、结晶)
尿常规化验单是分析接受尿常规检查者的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下面来我们来复习一下尿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一、尿量(尿量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尿量变化与气候、饮水量和食物等有关)
正常成人:1,000-1,500 ml/24h
新生儿:30-60 ml/24h,
婴儿:100-150 ml/24h
儿童:500-1000 ml/24h
多尿 24小时尿量>2500 ml
少尿 24小时尿量<400 ml或每小时尿量<17 ml
无尿或尿闭 <100 ml 肾前性(脱水),肾性肾衰竭(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功衰),肾后性(梗阻)
二、尿液外观
1.粉红色或红色尿:
凡肉眼可见的淡粉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混有血性凝块状的尿液统称为肉眼血尿,即尿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如尿液外观无大改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见的血尿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结石、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留尿验,易将阴道内经血混入尿液内,造成假性"血尿",故月经期间留尿化验是不可取的,此外服用酚酞、大黄等药物的碱性尿液呈红色。
2.浓茶样或酱油色尿:
多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符的输血反映。
3.深黄色尿:
呈豆油色,从容器倒出时易挂于容器壁上不易倒净,震荡后多有泡沫,为胆红素尿,多见于黄胆性肝炎;也见于服用维生素B12、灭滴灵、大黄的患者的酸性尿液中。
4.乳白色尿:
如同牛奶一样呈乳白色,称为乳糜尿。多淋巴管阻塞而引起。常见于丝虫病,也可由于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引起的肾周围淋巴循环障碍造成肾盂或输尿管破裂时,淋巴管阻塞而使乳糜液进入尿液。
5.白色或浑浊尿液:
某些特殊蔬菜和食物含有较多磷酸盐或碳酸盐时,特别在寒冷天气中,尿液可呈现白色混浊或有沉淀现象出现,经过加热和加酸后浑浊及沉淀消失则无大问题。但浓尿和菌尿时因尿内含有大量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新鲜尿液即成浑浊样、白色云雾样,加热加酸其浑浊均不消失,此类尿多见于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6.蓝绿色尿液:
多见于服用美蓝、消炎痛、氨苯喋啶等药物后。
三、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内挥发性酸
长时间放置后可出现氨味
尿液排出时即有氨味,为慢性膀胱炎或尿潴留
放置过久或细菌污染可呈氨味
新鲜尿有氨味多为尿路感染所致
典型病理性气味
氨味:
尿常规与尿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