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基层退二线干部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于创新基层“退二线”干部管理机制的建议
黄国春
目前在基层行政、企事业单位中,每年都有部分同志因年龄、身体等方面的原因相继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而他们并未到退休年龄,且大都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他们中大多数人从退居二线到退休,科级干部近十年、县级干部近5年的时间里,生活和精神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习惯。加上本单位管不上、党政有关部门无人管,这一部分人无所事事,有的去企业打工帮忙,有的沉醉于酒桌、麻将桌中,甚至有一部分人怪话、埋怨话连篇,与当前的推进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这样,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且在干部职工中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害了党员干部良好的社会形象。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教育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对充分利用退居“二线”党员干部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激发起他们继续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以及为党和人民发挥余热的积极性,没有创造和形成退居“二线”党员领导干部发挥作用的氛围。
二是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同志对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不适应,存在一些抵触情绪;社会上对他们也存有偏见,认为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是“下台”干部,对其另眼相看,使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失衡。
三是组织上对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再安排职责不明。免职后的“二线干部”,组织上没有明确地交待其岗位职责,他们不知应担任何种角色。加之现任领导认为其资格老,对其布置和安排工作缩手缩脚。还有的领导认为,“二线干部”继续工作有碍于自己工作的开展。
为此建议:
1、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二线”干部往往怕工作过头,影响年轻人,怕被误认为是出风头。针对这一思想状态,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二线”干部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加倍珍惜退休前的工作机会,调整好心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在新的岗位上积极工作,当好参谋,做好“传、帮、带”,在“二线”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在舆论宣传上,对角色转换比较快、工作踏实、作用发挥比较好的“二线”干部典型,要及时宣传鼓励,从而促使“二线”干部永葆革命青春,不断奋发向上。
2、要增进交流沟通。在职领导要重视“二线”干部的管理工作,坚持与其“零距离”接触,主动与其交流思想、沟通感情。通过交流稳定他们的情绪,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要多一些尊重和理解,通过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鼓励他们甩包袱、鼓干劲,让他们从容坦然地面对现实,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生活。
3、要创新管理机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中央有关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尽早出台有关“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管理规定”,从日常管理、组织分工、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使“二线”干部的再利用及其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年终“二线”干部与单位干部要一起考核,对坚持上下班制度、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发挥余热,努力开展工作的“二线”干部,要进行评优表彰,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组织、人事部门也要对“二线”干部进行考察,建立“二线”干部信息库。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不断探索对退居“二线”领导干部的管理机制。同时应当逐步取消领导干部退居“二线”的做法,可以把领导干部的退休年龄提前;也可以规定到一定年龄的领导干部应统一过渡到非领导职务
关于创新基层退二线干部管理机制的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