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 并设有一定数量及对应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地域, 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 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小区。 她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 人口30000~50000 户数10000万~16000 用地50~100公顷
居住小区: 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 含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完整地段, 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是组成居住区一个单位。 规模: 人口10000~15000 户数3000~5000 用地 10~35公顷
居住组团: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 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地块, 内设为居民服务最基础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组成居住小区基础单位。 规模: 人口1000~3000 户数300~1000 用地: 4~6公顷
小区 指一定地域内大家相互间一个亲密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形成小区四个条件: 有一定社会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文化、 价值认同感。
物质系统
住宅区通常均由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和对应住宅、 公共建筑、 道路交通设施和绿地和场地四大系统组成。
(住宅道路可分为;宅间路、 组团路、 小区路和居住区道路四个等级)
小区系统
小区组成系统可分为1小区生活保障系统2小区育才和就业系统3小区交流和参与系统4小区运行系统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
用地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1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公建用地(R02)
15~25
12~22
6~12
3道路用地(R03)
10~18
9~17
7~15
4公共绿地(R04)
~18
5~15
3~6
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100
第二章
什么标准判定住宅区做得好
住宅区计划设计应该全方面考虑满足人需求、 对环境作用和影响、 建设和运行经济型和景观形象塑造等要求, 以可连续发展战略为指导, 遵照
1、 小区发展标准
适应和满足人需求, 建设小区文明和发展小区文化, 建立完善服务和管理机制
适应和满足人需求是小区发展标准基础关键内容。
从满足人需求出发, 住宅区计划应该充足考虑居住环境适居性、 识别性和归属性和营造含有文化和活力人文环境。 (卫生、 安全、 方便和舒适是住宅区适居型基础物质性内容; 场所和特征是居住环境含有识别性和归属性两个关键原因; 丰富小区文化、 祥和生活气息、 融洽邻里关系和文明社会风尚是富有文化和活力人文环境关键内容)
2、 生态优化标准通
过主动采取新技术、 开发新产品, 充足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生态环境。
3、 共享小区标准
对居住区财富公平共享, 包含共享设施、 共享服务、 共享景象、 公平参与。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第三章
居住密度是相关住宅区环境质量关键指标之一, 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密集程度, 它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 人均用地、 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综合概念。
建筑密度:
住宅区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基地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住宅区建筑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基地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密度:
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建筑总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
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
容积率: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住宅区住宅总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用地总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影响公共建筑布局原因: 指标、 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 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公共服务设施计划部署根据居民使用频率进行分级, 并和居住区人口(包含流感人口)规模相对应, 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还必需和居住区计划相适应;
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服务半径
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级: 800~1000米
居住小区级: 400~500米
组团级: 150~250米
大题:空间层次和组合
住宅区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两大部分
生活空间可分为私密空间、 半私密空间、 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
浅析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