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墨香 源远流长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楷书,《辞海》形容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得名。楷书始于东汉年间,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书法家有“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教师可借助统编语文教材六下中赵孟頫《三门记》碑帖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楷书、深研笔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书法教学;笔法;字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3-0074-04
【作者简介】顾浩,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并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不少人认为书法课就是写字课,其实除了练习写字,书法课还可以体验书法的优美,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课以统编《语文》教材六下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中赵孟頫的书法《三门记》(局部)为例,窥探书法这一门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书法教育是人的教育,这里的人既指的是书法家,也指向学习者。文化的传承也不仅仅是写几个汉字。赵孟頫戏剧性的一生需要被正名,字帖背后的文化韵味需要被了解,赵体楷书笔法的结体圆润、遒劲秀美,字形的呼应、舒展、流畅、妥帖,也需要被点亮。
【教学目标】
,感受赵体的“遒媚”书风。
,体验中国汉字的文化美。
“笔法”与“字形”的特点,并尝试临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赵孟頫赵体楷书“笔法”与“字形”特点。
难点:了解赵孟頫人物生平,感悟其书写技法。
【教学过程】
一、畅游书法长河,掬起一捧星光
师:书法是传统文化历史长河当中的一颗明珠,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近楷体。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楷书四大家”的书法作品,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图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图2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图3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图4赵孟頫《三门记》(局部)。
预设:欧体笔画粗细变化小,端端正正;柳体笔画中有很多尖角;颜体横细竖粗,笔锋开始都是圆头;赵体善用连笔,看上去流畅潇洒。
师:比对一下四位书法家作品中的“横”“撇”“捺”(见图5),找出不同。
预设:欧体圆润秀气、柳体精瘦挺拔、颜体沉稳有力、赵体秀润潇洒。
师:“四大家”中三位都来自唐代,赵孟頫是元朝人。元仁宗评价他:唐有李白,宋有苏轼,今朕有赵子昂(赵孟頫,字子昂),与古人何异?可见赵孟頫的艺术成就之高。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三门记》(局部)(见图6)。
【设计意图】临帖先读帖,然而小学生受自身认知影响,读不准也读不透彻。启功先生也不赞成小学生去读帖,所以本环节仅通过对比“四大家”字形上的不同,帮助学生形成书法审美意识;借助“大”“天”两字中的“横”“撇”“捺”的区别,感知书法家们的笔法差异。
二、弱水只取一瓢,尽尝其间滋味
师:常言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赵孟頫既是文化传承的先行者,又是技艺精湛的书法大家,先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他。
【资料链接】
赵孟頫为人:玉石俱焚的“死”和隐忍沉默的“活”之间,赵孟頫选择了后者。赵是南宋国姓,赵孟頫却做了元朝的官,虽说他的这个“赵姓”如同刘备这样“中山靖王之后”一样,难以考证,但赵孟頫依然吃尽了口诛笔伐的苦。有些东西比个人的生命要更加重要,空气、水还有文化……
赵孟頫活着是有价值的,他的活着换来了元朝文化的高峰。他以一己之力,扛起元朝文化圈的大旗,没有他,元朝时期汉文化传统的断裂是可怕的。有了他,元朝时期的中华文化得到发展,且依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赵孟頫书法: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的“遒媚”二字适合形容赵孟頫的书体典型特征,“遒”是苍劲,而“媚”是妩媚。赵孟頫的作品轻松、优雅、恬静,呈现一种柔和之美,是书法艺术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的典范。
师:读帖前,先来“识”帖。我们所学习的字帖来自哪里,又是什么意思,大体上可以怎么读?先了解一下。
,了解作品的由来。
玄妙观是位于苏州的一座道教宫观,原
点点墨香 源远流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