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
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远的痛?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入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道士塔
余秋雨
道士塔
我 好 恨
〇恨谁?
〇怎样写恨?
〇恨的实质是什么?
〇你怎样评价这种写法?
整体感知:探究作者对文化历经劫难的情感及表达(用三个字回答)
概括各部分内容
(一)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 流血;
(二)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三)一种痛心: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四)一份荣辱:敦煌学在中国;
恨?
应该恨谁?
研讨一
围绕“恨谁”,全班分为四大组,研讨文本内容,通过研习“王道士”,“外国劫掠者”,“满清官员”以及“自己”的语段,体味作者的情感。
王圆箓原是清末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了甘肃,当过兵,退伍后做了道士,很偶然地当了莫高窟的家。
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他把洞窟中的壁画刷白了
他毁掉雕像塑天师灵官像
他把经卷随意送给官员
他以极低的价格出卖经卷
这一切都归罪于王道士吗?
从书中找出作者的判断
“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3道士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