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经历差异与犯罪心理
次偷窃
某日,甲乙共商偷三轮摩托换钱用,遂后即谋划如何实施
盜窃。
为了顺利得手,甲还专门去某修车处学习盗窃技术
某日深夜,甲乙盯上某宾馆门口的货运三轮摩托车,用事
先准备好的钢丝钳、扳手、铁丝等工具,由甲撬线接线,
乙望风
此时巡警路过,二人迅速逃窜
十几分钟后,二人又回现场准备启动摩托车,当场被抓。
行为定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
较大,已构成盗窃罪
行为特点:未遂、初犯
为生。没钱就偷,偷来钱就花,市内的各大院校都被
我偷通了
某日9时许,市内一面馆里,一男子趁周围人不注意
拿起放在员工休息间内的一个皮包就跑,出门时被饭店
员工撞见,将其抓获。男子被民警带回后,承认了自己
盗窃的事实,但一口咬定是初犯。
琵喜影5死苦3纵因签等被列
由于在高校作案的次数太多,各校管理员都认识他。
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在学校偷窃,将目标转向饭店、旅店,
员工宿舍等地方。
窃行为模式的固化
作案便利条件
该市各大院校男生宿舍“大学宿舍管理不严,可以随便
出入。学生警惕性低,手机、钱包等物品在寝室床上、
桌上、被子下、衣柜里随处乱放,而且经常有人在寝室
里睡懒觉,先走的人也不锁门。”
■作案时间:多选择学生早晨起床洗漱,中午、晚上去食
堂吃饭时,有时白天也寻找没锁门的寝室偷。
作案技巧
如果进屋时被发现——说找人
如果正偷的时候被人堵住——装疯卖傻充可怜
作案行为模式固化:
偷窃—得逞—获利——再次偷窃
需要—非法满足方式一满足需要—新的需要—非法满
足方式。。。。。。满足方式固定化
次盗窃与习惯性盗窃
区别?
次盗窃
习惯性盗窃
时间、机遇性、预谋性普遍性、预谋性
条件
动机具体的需要固化的心理需要或习惯
行为模式缺乏经验
经验丰富、反侦意识强
犯罪风险易暴露
脱逃经验丰富
、初犯
1、概念
初犯指第一次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人。
但应区分犯罪学与刑法学上的初犯含义:
刑法初犯,指第一次受到有罪判决的人
犯罪学初犯,指第一次实施违法犯罪的人,但不一定受到刑罚处罚
初犯往往与偶犯很相似
但偶犯更强调情境性、瞬时性,不重复性
面初犯往往有不良的心理因落,渣伏第二次犯
2、初犯的特点
A初犯年龄集中在青少年时期
(即14-25岁),但近年来不断地低龄化
B初次犯罪的心理多数存在激烈冲突
动机:人格或个性不成熟+某些需要迫切且无法控制
正常途径不能满足—寻求非法手段
动机冲突
法制道德——负罪感——抑制犯罪动机
认知:水平低、认知狭窄、错误
情绪:紧张、恐惧、自责
■意志:易动摇(中止)
能力:犯罪技能不熟练,易暴露
C初犯的行为特点
预谋性较差,易遗留痕迹物证
初犯在犯罪前往往积累有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但由
于没有犯罪的经验,往往缺乏具体预谋,犯罪手段
般较简单,借助工具等实施,易遗留痕迹物证。
共同犯罪居多,犯罪后果严重
为了增强犯罪勇气,寻找团伙或群体的支持。
青少年犯罪团伙共同犯罪中,受从众和责任扩散心理
影响,犯罪后果往往超出初犯的意图。
3、初犯的心理变化
实施犯罪前—侥幸心理
渴望犯罪利益后果的渴望,将惩罚恐惧和对侦査的担忧转
化成侥幸
一旦成功,会再次强化犯罪心理。
实施犯罪中——恐惧和紧张心理
未知的犯罪危险和恐惧情绪限制注意力,导致肌体紧张,
从而启动自我保护机制。
有时会抵制犯罪的发生,但也会彻底失控
实施犯罪后——惊恐、心虚、负罪感、悲观心理
草木皆兵、故意回现场打探、悔罪有利于自首、悲观易固
化犯罪人格
悦悦案件
■13日17时17分,一名两岁女童在某五金城内被一辆
汽车撞倒,司机驾车逃逸,随后又被另一辆汽车碾过。
17时34分,南海110接到群众报警。接报后,大沥
交警中队民警迅速赶往现场。由于肇事司机已经逃逸
受伤女童已被家属送往医院,民警兵分两路,一路
赶往医院了解孩子伤情,一路立即布控抓捕肇事逃逸
司机。
经过侦査,13日晚上9时,第二辆肇事车司机蒋某
被锁定,经民警口头传唤,蒋某来到大沥交警中队,
对其肇事逃逸事实供认不讳。
接着,警方加紧展开进一步调查,16日下午,第
辆肇事车司机胡某在强大压力下,向警方投案自首。
经历年龄差异与犯罪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