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料推荐⋯⋯⋯⋯⋯⋯⋯⋯⋯⋯⋯⋯⋯⋯⋯⋯⋯⋯⋯
经方应用体会
《伤寒论》经方只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蜚声一时。
经方之一 乌梅丸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主
方是乌梅丸。 药方组成既有酸甘化阴配伍, 又有辛甘温阳、 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
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
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
煅瓦楞子、 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 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
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
相交错, 此时可用乌梅丸, 去掉干姜、 川椒、而加用吴茱萸、 生姜,取吴茱萸汤 (由吴茱萸、
人参、生姜、大枣组成 )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
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 (由黄连、肉桂组成 )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
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
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
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
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 (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 ),再加
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更年期综合征, 有烦躁、 头晕、心悸、五心烦热、 便溏、畏寒肢冷等寒热错杂的表现时,
也可以选用乌梅丸,能够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 寒热错杂之主方。 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 阳气不复
时则热。阴气内盛时则厥,故发热厥逆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 因此,投用乌梅丸必见寒热错
杂的虚证肢厥。辨肢厥一证,是乌梅丸应用关键。临床所见,寒热虚实均可引起肢厥,而肢
厥一证的机理,根据《灵枢 ?逆顺肥瘦》篇所说: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可见, 阴阳十二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阴阳气相顺接,则四肢温和;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仲景用心良苦,在用乌梅丸方证时,谆谆告诫后辈临证当辨清脏
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脏厥者,乃下焦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少阴虚寒所致的吐利
而厥,故应以脉微而厥,躁无暂安时为主证,此即仲景所谓“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
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 。蛔厥之证,亦有肢冷脉微,以“气上撞心,心中
疼热”的上热证
经方应用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