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世间万物本无名字, 人们根据其像赋予其名, 令其有一个被大家做认知的代号。我们现在说的是木头, 也就不必扯的太远, 拿紫檀来说, 这是一种木材的代号. 为了使这种木头让大家记住,更直白的去了解他,名字,就开始改变了。例如鸡血紫檀、牛毛纹紫檀、甚至绿檀、红檀、紫光檀等, 还有在中国紫檀历史中上演了一场闹剧的大叶紫檀、小叶紫檀等诸如此类名称,都是因各种时期各种缘由繁衍出的新名词儿。海黄, 海南黄花梨。这个名称木友们都已很熟悉, 但其实这个名称也是个新名词, 只不过比较“檀”字号的那些木头来显得更简单更实在些。黄花梨古无此名,而叫“花梨”或“花榈( lu)”后来加上个“黄”字,则是为区别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其他花梨木。黄花梨是明代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 古人认为以心材呈黄褐色者为好。明与清早期的高档木器或家具都选黄花梨制造, 其纹理或隐或现, 色泽不静不喧, 被视作上乘佳品, 备受明清匠人宠爱, 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卓而不群, 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至今也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很多木头都被叫做黄花梨, 当今天我们去一些红木家具的卖场问及一个家具的材质, 卖家会说: “这是黄花梨的”。当我们再细问是什么花梨的时候, 卖方又告知是亚花梨、草花梨, 越南花梨、非洲花梨、老挝花梨、缅甸花梨、柬埔寨花梨等等。这些所谓的“黄花梨”其实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中的黄花梨。通过对这些木样进行比较, 在这些众多花梨木中,海南黄花梨( 降香黄檀) 才为上品,才是红木中的极品, 与紫檀一样, 是最珍贵的木材之一,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海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很早就被收入《本草拾遗》“花轹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 性坚好。”其他古时文献中所记载大体相同,例如清刊本《琼州府志》中“花梨木,紫红色, 有微香,产黎山(新干县桃溪乡境内)中。”故有人也将黄花梨写作“黄花黎”。海南黄花梨不变形、不易开裂、不弯曲, 有一定的韧性, 适合制作各种异形家具, 如三弯腿, 其弯曲度很大, 惟黄花梨才能制作, 其他木材则较难胜任。海南黄花梨与其他木材的特点比较相近且容易混淆, 最主要的是容易与今天的草花梨、越南黄花梨或具有花梨纹的紫檀混淆。这种带有花梨木纹理的紫檀木主要产地是两广和海南岛, 有人称之为海南紫檀或蔷薇木,也有称为越南檀,因越南及周边国家也生长这种树。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 上品心材颜色较深, 呈红褐色或深褐色, 有屡角的质感。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 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 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 如行云流水, 非常美丽。最特别的是, 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 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非常美丽,当在一个木疖中又包含了几个小木疖的时候, 即成了人们常说的“鬼脸儿”。几年前曾有人传言说海南黄花梨的特征是有“鬼脸儿”, 导致一些家具商在黄花梨家具表面画上“鬼脸儿”以证明自己销售的家具是海南黄花梨的, 令人捧腹。这种“鬼脸”的形成在海南黄花梨中的确会存在, 但也并不多见, 并不能作为海南黄花梨必备的特征。在海南黄花梨中我们更常见的特征应该是“鬼眼”, 即像眼睛一样的木疖纹理。这样的特征也只能说是常见, 并不能说海南黄花梨中就一定有“鬼脸儿”或是“
说海南黄花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