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化妆品学绪论.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程简介 1 、详细介绍各类化妆品相关知识. 2 、提供正确选择与使用化妆品的方法 3 、简述美容护肤技巧中国化妆品的发展简史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 爱美之心乃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进步的, 人类的美容的修饰方法可追溯到十分久远的年代。中国美容文化的历史渊源流长。在远古文化宝库周口店, 发现了距今 50 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同时, 还发现有许多装饰品, 淡绿色的砾石、石珠、海钳壳、青鱼眼上骨、鹿的犬齿等, 中间均钻有小孔, 其外形相当精细和美观, 说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先祖们对美的崇尚。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 连化妆品也不例外, 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比较起来, 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 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打扮自己的意愿。《诗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鲽!”意思是说,自从丈夫去了东方, 妻子蓬头散发, 无心打扮, 并非是没有保养品, 而是丈夫不在, 要打扮给谁看呢? 可见中国古代妇女修饰容颜的习惯起源悠久。在祖国医学对美容方法的研究和使用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 11 世纪的商朝, 即有“纣烧铅作粉”( 纣一商朝末代君主) 涂面美容的方法记载。在晋《博物志》记载有称为“宫粉”的是用胡粉( 碱式碳酸铅) 制成在皇家后妃用于面部剥脱皮肤专用的美容用品。在后唐《中华古今注》中记载“三代, 以铅为粉”,“起自纣, 以红兰花汁凝成燕脂”用红兰花汁凝成胭脂( 当时叫燕支) ,涂面作“桃花妆”,用于美容的修饰。但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又十分肯定地说:“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在后唐《中华古今注》中记载“三代, 以铅为粉”,“起自纣, 以红兰花汁凝成燕脂”用红兰花汁凝成胭脂( 当时叫燕支) ,涂面作“桃花妆”,用于美容的修饰。但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又十分肯定地说:“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是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民妇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 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载了“故善毛, 西施之类, 无益吾面, 用脂泽粉黛, 则位其初, 脂以染唇, 泽以染发, 粉以敷面, 黛以画眉。”上述记述, 证明 2000 多年前我国已经应用了润发、护发、施脂以及口红等一系列美容化妆术。中国古代妇女红妆的风尚最晚在秦汉已经兴盛。至于战国时期出土的楚俑, 其脸部有敷粉、画眉及红妆的使用,显见商、周时代,就已有妇女开始使用红妆了。大多数的史籍均记载最常用的胭脂原料——红蓝, 并非源自汉民族, 而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 在红蓝传入之前, 中国妇女以朱砂作为红妆的材料。为了使用、贮藏的便利及美观, 古代胭脂或凝作成膏瓣, 或混染成粉类, 或制成花饼, 也有用汁液浸棉、丝、纸的, 在使用时,若是膏体状,只要挑一点点,用水化开,抹在手心,再涂匀在脸上就可以了。汉代妇女也喜好敷粉,并且在双颊上涂抹朱粉,这可从汉代陶俑面部的装饰清楚地看到。当时有个名叫伯的人, 就是以贩卖脂膏而富倾县邑的, 可见当时化妆品已经可以贩卖, 而且化妆品的使用也非常普通了。

化妆品学绪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