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和老公去饭店吃饭,人居然坐满了,可见生意之红火,别人都说这家店的炒面不错,我们也是慕名而来。
由于人多,面一时半会还没做好,我们就耐心的等待。在这等待的间隙,我观察着前来吃饭的人们,在我们的左边,有三个人一桌,两女一男,看起来都很忙碌,每人一部手机,看的不亦乐乎,到吃饭时也没有任何交流。
起初,我以为他们不认识,可等到要走时,竟然同时起立,前后而出,不忘了说一句:“走吧!”听起来又是熟人,难道这就是传说的“手机控”吗?既然是熟人,吃一顿饭,全程无交流,那还不如各吃各的,倒也省事,何必这么麻烦,相聚却无言,这世界怎么了?
不禁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来到了离家三十多里远的地方上学,平时和家里基本不联系,有事打固定电话,一般情况也不打,因为贵。那时候最高兴的是收到书信,来自同学的,亲人的,无比激动。
记得,我上了高中,而同桌的她,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我们并没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断了联系,忘却彼此。书信成了我们的纽带,连接着这份厚重的友情。在文字中我们互诉衷肠,在书信里我们闲谈聊天。收到来自远方的问候成了最快乐,最酷的事情,到毕业竟然收了一打信。每次,我们都变着花样叠信纸,手工制作也提高了不少。在信中,有家常理短,有嘘寒问暖,有快乐伤心,也有人生迷茫,但不管怎样,心情是快乐的。
上大学那会,同学已经开始手机联系,而我则用宿舍的固定电话,多半也会写信,因为电话虽方便,但费钱,而且有些事电话也说不清楚,还不如书信交流清晰。说不出口的写起来可容易了,多少事都能交待清楚,想写多少都可以。
看信也是一种乐趣,幽默的语句,细碎的生活琐事,读来好像就在眼前,忍不住还会大笑。每天,最期待的是收信,然后坐床上静静的读信,在文字中感受彼此的生活。
现在,通讯发达了,人手一部手机,功能齐全到你没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和亲人、朋友说话的时间,你的生活被手机控制着,缺了手机,感觉缺了整个世界。孩子,老人,青年都在忙碌,我们成了低头一族,错过了瞭望远方的机会,眼中溜走了生活的痕迹,心中缺失了陪伴的美好。不知不觉,一整天就在手机中度过了,孩子哭闹,给手机,立马停止哭声,安静的可怕。外出吃饭,本就为热闹,眼中缺少了交流,谈话也变得无趣。家人聚餐,父母手忙脚乱,可最终抱着手机听父母唠叨,相聚变得尴尬无言。我们到底怎么了,是手机偷走了我们吗?还是我们变得冷漠,不爱说话。现在我们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
怀念那没有手机的时代,怀念那艰苦的岁月,更怀念那距离遥远的交流。
遗憾,是个总让人心绪难安的词,每每思之,总会有百卷愁绪缠绕,让人无法释怀。告别,亦是个沉重的词,每每想起时,总会觉得遥远,不甚在意。当我们未曾好好的告别时,那就会成为心中最深的遗憾,当熟悉的场景再现时,总会让人哽咽。
生命,也许坚强,也许脆弱,然而正因为如此,才会让我们不得不去感叹。也许很多生命的别离,都是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甚至遗憾终生。
即使再坚韧的生命,在可怕的病魔缠绕时也会显得脆弱不堪,让人害怕到颤抖。而那些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最怕的就是在年老时分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吧!然而,害怕是阻止不了病魔的到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驱赶它,去战胜它,直到它消失不见。
外婆,在我的记忆里是陪伴我最长时间的人,她虽然在时光的消磨间不再年轻,不再美貌,但是却依旧鲜活的雕刻在我的心上。然而时光无情,当我慢慢的在她的眼里长大,她就慢慢的在我眼中衰老,直至生命里布满疾病的痕迹。
当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每当我打电话问候她时,她都说很好,然后心疼钱的总让我挂电话。而我却总想听听她的声音,于是撒娇卖萌的哄着她多和我说上几句。然而我心里知道,其实她的身体并不好,孱弱到走路的时候,路上很小的障碍物就会轻易的将她绊倒,而我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和她逗逗趣,让她对我放心,我知道她对我的牵挂从未少过。
即使知道外婆那拖着病痛的身体并不能坚持多久,却也在心中暗暗的祈祷,期望那残酷的一天能够来的晚些,那样我的遗憾也许就会少些。但是,那一天还是无法阻挡的来了,让我手足无措,无法接受却也不得不接受。
外婆离世的那晚,谁人都不知,即使是和外婆睡在一个房间的外公都不知,她仿佛知晓外公照顾她的艰辛,就那般安静的离开,没留下只言片语,没惊动任何一人。不知道她在走向死亡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也许是幸福,也许是解脱,也许是不甘,但她还是安静的离开了,永远不再见。
然而没人知晓外婆的离世与我而言是怎样的天摇地动,更不知我深埋在心的遗憾。我本来是有机会再见她一面,而我却未曾,如何不让我遗憾终生呢?
外婆离世的那天,我刚好中午从曹先生所在的苏州赶回家,因为要考科二,不管是教练对我“穷追不舍”,甚至是驾校的小伙
网络分分彩平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