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手足口病的防治管理
5月6日下午卫生部召开春夏季防病电视电话会议,重点部署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国家CDC通报了全国疫情,安徽、广东、浙江通报各自的疫情及防控情况
上海近年手足口病的防治情况:上海05年起开展报告,06年2883例;07年10792例,;08年1-4月已1433例,%;5月1-4日307例,主要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儿童。
1、概 念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3、案例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4、国内发病概况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死亡6例
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
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
山东省报告病例39606例
北京、上海等也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收5例患病儿童,后陆续死亡
3月31日,上报安徽省卫生厅,期间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4月13日,卫生部专家组抵达阜阳
4月23日,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截止到5月5日安徽阜阳已发病4929例,2389例痊愈,1391例住院,重症22例,病危6例,死亡22例,多数<6岁,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多数病情较轻,但少数发展很快。死亡病例多为并发脑干脑炎死于呼吸衰竭,平均发病后3天就诊,就诊后1天死亡
5、病原学
由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病死率高。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6、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季节:4~9月,5~7月是发病高峰
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潜伏期:2~7天
7、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概念手足口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