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学习体会
三河湖实验学校 王寿明
2013年10月17日至18日,学校组织几乎全体老师到昌乐二中本部参观、观摩、学习。17日清晨六点,我坐上了开往昌乐的包车,对昌乐之行充满了期待。
一上午,听了四节课,收获颇丰也感触良多。对于昌乐二中的一些办学思想、课堂模式等,学习材料已非常详尽,就不再赘述。我主要从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和使用、教研活动、班级管理及文化建设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课堂模式
昌乐二中十年磨一剑,“271高效课堂模式”日臻成熟,与我校的“三七”自主课堂有诸多相似之处,都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注意小组合作,注重学生的展示,做到当堂检测、当堂达标。但昌乐二中落实更深入到位,应用更熟练灵活,有许多借鉴之处。
,注重细节。例如,课前投影出示对抗检查的对应小组,甚至具体到几号同学;对展示的内容、形式、地点、展示小组、点评小组、非展示同学的活动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小组评价计分表也非常具体明了……
2. 导学案利用更有效。学生导学案全做,教师全批,学生预习深入,导学案完成情况令人满意。
。无论是导学案的填写,还是展示的书写、讲解、点评、补充、质疑、研讨、总结等,学生状态极积极,学习氛围浓厚。
。所听的四位执教教师,真正做到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在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方面,有些做法也值得借鉴。
,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我们有专门的训练案,在这方面不约而同,我们比他们的更先进。训练案与导学案和教师辅案,三案并举。训练案不提前发给学生,当堂下发或出示,当堂训练,更有针对性。但我们的学案导学还缺乏层次性,可划分为自主学习案和合作探究案,学生学习更明确,也面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昌乐二中学生完成导学案后上交,教师批阅,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发现问题,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由于学校性质、管理模式以及教师任务量的不同,我校教师全批学生导学案不太现实,但我的思考是,是否每班每小组抽查1
—3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导学案,或每个小组多发一张导学案,用于展示小组达成共识的学习成果,上交教师批阅。这样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工作量还不会增加太多,两全其美。
纵观所听的四节课,导学案真正成了师生活动的抓手,把导学案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这对设计导学案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更实用、适用。
三、教学研究
。
昌乐二中有一个专门的教科研团队——“二七一教育科技中心”,职责涵盖研发“271生态教育体系”、研究青少年身心特征、研发教育科技产品、研发编写《271导学案》等,因为专门,所以专业,既不断提升教研层次、有效指导学科教学,又能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省却大部分教师的编写工作量,还能通过出版、出售导学案为学校创收……。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
学习当天,听了两节“达标课”。所谓达标课,就是教研组听课并评分的课。这种活动,在昌乐二中已是常态,经常性的教教研活动。上课教师肯定精心准备,但找不到表演的痕迹,教与学都比较扎实,对我触动很大。
四、班
昌乐学习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