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台风战台风》中的“扫摇四点”、“扫弦双食点”、“装饰密摇”、“扣摇”、“柱外刮奏”等, 都是以前古筝曲目中所没有的, 实属一种弹奏技巧上的创新。此曲给古筝园地增添了一枝不可多得的芬芳花朵。《战台风》自从 1965 年问世以来,深受古筝弹奏者和广大听众的喜爱。《战台风》( 对战台风) 曲调气势磅礴, 音乐形象鲜明, 快速段落紧张激烈, 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由 5 个段落组成。第一段(1 —— 33 小节): 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第二段, 台风袭击( 散板部分): 台风阵阵袭来, 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第三段( 34 —— 156 小节) :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前4 节是引子, 38 —— 44 小节是主题。主题不断地出现,每次都有变化,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第二次主题的出现(从第 44 小节开始),与第一次主题的结尾叠置在一起,同时节奏比主题的第一次出现密集了一些,表现了工人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从 51 小节的第二拍开始,是一个过渡段。 66 小节,主题再一次出现, 节奏更加密集,气氛更加紧张。第二个过渡段后,主题在 93 小节又开始出现。到 109 小节,音区转高,工人在勇猛地与台风奋战。从 93 小节开始,主题的反复中没有再出现过渡段。直到 154 小节,一气呵成,码头工人在与台风的搏斗中,愈战愈猛。第四段, 雨过天晴( 157 —— 179 小节): 台风过去了, 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四段的结尾又于第五段的开头叠置。第五段( 179 ——最后一小节):欢腾的码头。乐曲在现了第一段的旋律, 但气氛比第一段更加热烈、紧张, 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战台风》筝独奏,王昌元作于 1965 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 有感于工人与台风博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全曲气势磅礴、形象鲜明。通过描写码头工人与台风博斗的情景, 表现了他们不畏坚难, 勇敢豪迈的气魄和对未来必胜的信念。第一部分以快速激烈的节奏, 表现出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在连续弹奏快速八分音符的时候,节奏上不要越弹越快, 手指的发音应该坚实、有力; 第二部分是描写台风袭击,这一乐段形象地描绘也了台风的剧烈,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 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强而不燥的音色; 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由简至繁的多种变奏手法, 表现出了工人与台风激烈搏斗的场面。稳定的节奏象征着坚定的信念, 也是这一乐段情绪上突出性的渲染。扫摇段和双食点段不要有技术障碍, 学习这首乐曲之前,必须先学会、练好扫摇和双食点这两种技法; 第四部分以流畅的旋律, 描绘了雨过天晴后工人们胜利的喜悦。弹奏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右手发音的松弛和乐句气息的划分, 就像说话一样,不要把上一句的尾词和下一句的开头连在一起; 第五部分描绘出欢腾码头的场景。它再现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这一段要求双手的弹奏在情绪和力度上更加激烈与突出。此曲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 ... 战台风》是由王昌元作曲的一首优秀古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
战台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