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P69例4,例5)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马元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 类型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 -x =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预设):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3x+4-4 =40-4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6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 -16,再乘2,积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先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解:2(x -16)÷2=8÷2(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x -16=4
x -16+16=4+16
x =2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 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2x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