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生活中一般是因为小儿咳嗽或感冒的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所以做好预防感冒的措施,小儿肺炎具有较强的复发性,往往在发作时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且对小儿肺炎恢复健康有着很大的作用。给很多父母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该怎么办呢?以下小编为您做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详细的介绍。
1、常症
(1)风寒闭肺: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指纹青红在风关。
治法:辛温宜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半夏6克、莱菔于10克。
中成药:小青龙冲剂1/2-1袋,每日2次。
(2)风热袭肺:发热,有汗,口渴,咳嗽痰黏或黄,气促鼻煽,面赤唇红,咽红,指纹青紫多在气关,脉浮滑。
治法;辛凉解表,宜肺化痰
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黄芩10克、黛蛤散(包煎)10克、全瓜萎15克、桑自皮10克。
中成药:射麻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止咳橘红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
(3)痰热阻肺:壮热,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红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至气关。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乎喘。
方药:麻黄3克,射干6克,葶苈子、杏仁、地龙、钩藤、黄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25克。
中成药:竹沥水,每次5~10ml,每日3次。
(4)阴虚肺热:潮热盗汗,颧红唇赤,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吐,舌质嫩红、舌苔光剥少津,脉细数,指纹沉紫。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扁豆、炙杷叶、川贝母、百合各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
中成药:养阴清肺糖浆,每次5—10ml,每日1次;川贝楷杷霹,每次5—10ml,每日2次。
(5)脾气虚:低热起伏,面色白光白,动测汗出,咳嗽无力,微微气喘,喉中痰鸣,神倦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法:益气健脾,调和营卫。
方药:太于参、生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麦冬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陈皮、甘草、半夏各6克。
中成药:玉屏风散,每次1袋,每日2次。
根据以上小编的详细介绍,希望给您带来一些帮助,生活中小儿肺炎的病因很多,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医院进行就诊,不要盲目的治疗,延误治疗的时间,病情加重,给您的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近几年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要尽早治疗。
患儿,25岁,2004年3月20日初诊。诊断为小儿肺炎,住院治疗10天,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正常,X线摄片肺部阴影消失。但仍咳嗽,咳声重浊,肺部闻及中等水泡音及痰鸣音。要求中医会诊。诊见:患者咳嗽频作,喉有痰鸣,纳呆,乏力,舌淡红,苔白厚,脉细滑。证属脾肺两虚,余邪未尽,治以补气健脾,清热化痰止咳。处方:党参8g,白术6g,陈皮4g,桔梗、枳壳各6g,川贝母6g,天竺黄、僵蚕、蝉蜕、款冬花各5g,黄芩、桃仁、葶苈子各8g,麦芽10g,炙甘草4g。每天1剂,水煎,分3次温服。服1剂后咳嗽大减,罗音减少,纳食增进,继服2剂后治愈出院。
5 体
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