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武汉市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段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1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武汉市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段设计图纸、 补遗书、 参考资料等招标资料。
由设计文件明确现行设计规范, 施工规范及技术规程,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措施。
施工现场考察及调查周围环境所了解情况和搜集信息。
我企业现有技术装备、 管理水平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中国法律、 法规及当地政府相关施工安全、 文明施工、 劳动保护、 土地使用和管理、 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要求。
编制范围
武汉市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段设计图纸中, 同硚孝高速拼接A、 B、 G、 H匝道拼宽段。 包含425米17孔25米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10联(3~5孔)现浇C50预应力现浇箱梁, 和该施工范围内全部钻孔桩、 承台、 墩柱、 盖梁和桥面隶属设施。
2 工程说明
工程概况
本桥为硚孝高速东流港高架桥接泾河互通段, 东流港高架桥在和泾河互通衔接段范围内上部均为25m预制组合小箱梁、 下部为桩柱式桥墩。 东流港高架桥和泾河互通中A、 B、 G、 H匝道衔接段分别为300m、 、 325m、 225m, 。
工程地质
工程现实状况及沿线地形、 地貌
本项目在冲湖积平原区域。 地形平坦开阔, 地势低洼, , 是汉江、 长江和东西湖、 汈汊湖和汉江支流汉北河、 老府河等共同沉积所致。 场地内湖塘密布, 河渠纵横, 水系发育, 地面多为稻田、 藕塘、 鱼塘。
气象
武汉地域属于中国东南季风气候区, 含有冬寒夏热, 春湿秋旱, 四季分明, 降水充沛冬季少雪等 关键气候特点, ℃, ℃, 极端最低气温-18 ℃。 , 降水多集中在6~8月, 占整年41%; , , , , %。 4~7月多东南风, 其它多为北风或东北风, 最大风力八级, , , 。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地下水关键有上层滞水、 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分布情况以下:
⑴ 上层滞水: 分布在地表以下第一层含水层上部, 为附着性地下水。 水量小、 水位不稳定, 为毛细水和薄膜水, 附着水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上部粘性土, 近地表分布广泛, 排泄以蒸发为主, 蒸发量通常大于补给量。 水量贫乏。
⑵ 孔隙潜水: 本区内分布广泛, 关键分布在宽广一级阶地及河湖两岸全新统地层中。 孔隙潜水只赋存于第四系地层粉土、 砂土和砂砾层中, 水量较丰富, 季节性改变较大, 具无压——微承压性。 依据钻探揭露, 稳定水位通常在地表以下1—3m。 是本路线区关键地下水类型。
⑶ 孔隙承压水: 路线区孔隙承压水关键分布广泛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 关键赋存在第四系地层下部粉—细砂土、 砂砾石层中, 隔水层关键是亚粘土层或粉土、 粘土层, 厚度在5—20m之间, 水量相对较丰富, 水位较稳定, 水化学类型中碳酸钙型。
路线区内地下水补给起源有大气降水下渗, 沟渠、 河、 湖及浇灌入渗补给。 接收大气降水和区域内地表水体补给关键是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 相对而言, 其下伏孔隙承压水难以直接接收补给。
地下水径流和排泄条件和汉水、 长江及其支流府河及纵横交错水网有互为补给和排泄关系, 季节性显著, 水量改变较大。 表层毛细水、 薄膜毛细水、 薄膜水蒸发是其关键排泄形式。
关键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 100km/h
路基宽度:
关键工程特征和数量

东流港高架桥和泾河互通中A、 B、 G、 H匝道衔接段分别为300m、 、 325m、 225m, 。 包含425米17孔25米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10联(3~5孔)现浇C50预应力现浇箱梁。
桥梁结构形式表 表1-1
部位
桩号
结构形式
跨径(m)
桥长(m)
A匝道K10+158~K10+433
91~102#
预应力现浇箱梁
12×25
300
B匝道K10+408~K11+
101~137#
预制小箱梁+预应力现浇箱梁
31×25+20 +4×

G匝道K9+108~K9+433
49

2021年度武汉市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段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4.06 MB
  • 时间2021-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