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课型课题《山海经》两篇学科语文主备人倪艳红审核杨爱明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 1 班级1001 100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远古时代科学水平不发达,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们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二、我会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发鸠柘木白喙溺水堙于东海渭水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故为精卫:因此,所以②以堙于东海:填塞③夸父与日逐走:奔跑④道渴而死:在路上 3、填空。①《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地理书,保存了不少古代的神话,它和《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②《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逐日”是追赶太阳的意思。 4、读课文。 5、我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 1、翻译课文。①《精卫填海》②《夸父逐日》教学后记: ②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3、夸父与太阳竞走的目的是什么?竞走的结果怎么样?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4、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5、精卫与夸父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四、我的收获《精卫填海》一文采用大胆离奇的想象,赞扬了精卫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大无畏精神,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夸父逐日》通过夸父追赶太阳最终渴死的神话故事,赞扬了夸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五、自主测评 1、翻译句子①女娃游于江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②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③未至,道渴而死。 2、名句填空。①描写精卫外形特征的句子是②写夸父死后还为人类造福的句子是。
《山海经》两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