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名字演变
现在大家所熟悉海南黄花梨其实在古代并不叫海南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演变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 黄花梨前后有很多不一样名称, 从留存下来历史资料和文件来看, 黄花梨曾经被称之为“花榈”、 “榈木”、 “花梨”、 “花梨木”、 “老花梨”、 “新花梨”、 “黄花梨”、 “海南檀”、 “降香”、 “降香檀”、 “降香黄檀”。 从这些海南黄花梨名称中能够看出, 大家对于黄花梨了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在不一样朝代、 不一样时期, 对于黄花梨认识也不一样。
【历史文件中相关海南黄花梨名称记载】
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花榈出安南及海南, 用作床几, 似紫檀而色赤, 性坚好。 ”
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记载“花梨出南番广东, 紫红色, 和降真香相同, 亦有香, 其花有鬼面者可爱, 花粗而淡者低。 ”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榈木拾遗”一条中提出: “(榈木)[时珍曰]木性坚, 紫红色。 亦有花纹者, 谓之花榈木, 可作器皿、 扇骨诸物。 俗作花梨, 误矣。 ”李时珍认为有花纹榈木, 谓之花榈木, 平时众口广传“花梨”说法, 为误传, 而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实了当初这种所谓误传“花梨”之名已成为明代民间对于黄花梨约定俗成固定称谓。
清人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七也记载在今越南占城向明廷进贡花梨: “占城, 本古越裳氏界。 洪武二年, 其主阿答阿首遣其臣虎全部蛮来朝贡, 其物有乌木、 苏木、 花梨木等。
”《南越笔记》卷十三又记载: “花榈色紫红, 微香。 其文有若鬼面, 亦类狸斑, 又名花狸。 老者文拳曲, 嫩者文直。 其节花圆晕如钱, 大小相错者佳。 《琼州志》云, 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
清末及20世纪90年代, 有新花梨和老花梨之说。 1944年出版德国学者艾克《中国花梨家俱图考》中, 认为中国家俱中所使用“高级花梨木”可分为: 黄花梨、 老花梨、 新花梨。
黄花梨这个名称是从何时开始使用, 并没有具体记载, 20世纪初著名学者梁思成在考察古代建筑和研究明清家俱时, 发觉明代所使用花梨木和近代所用新花梨并不是同一个材质, 为了区分便在花梨木前面加了一个“黄”字, 以后黄花梨名称便流传下来。
红木国家标准中相关海南黄花梨名称正式要求为“降香黄檀”。 以后海南黄花梨有了一个规范名称, 不过在民间, 相关黄花梨一定俗称依旧在流行。 以上信息起源: 木缘鸿。
木缘鸿是从传统艺术品行业升级到互联网保真艺术品文玩平台, 平时常常在微信好友圈会分享受关文玩多种知识, 上文就是一个例子。 假如你也是一个文玩爱好者而且期望了解最靠谱、 最流行文玩知识; 交流学习文玩判定技巧; 了解文
海南黄花梨名字的演变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