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创新社会治理与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7卷第3期 2014年6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 【民主与法】创新社会治理与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术孙文红,李英霞,孟雷(,沈阳110870;,沈阳110161;,沈阳110013)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而社区矫正所体现的刑罚轻缓化、行刑人道化以及犯罪治理社会化等先进理念,正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机构工作力量薄弱、威慑力不够、约束力不强、协调能力有限等问题,必须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增强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实践证明,强化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适当拓宽检察职能,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是增强社区矫正活动权威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创新社会治理;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犯罪治理;社会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4)03—0268—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观点、新要求,这是党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也标志着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将实现从政府“管理”到主体多元“治理”的转型。在我国,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治理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作为一种舶来品,社区矫正发端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基于对监禁刑缺陷的反思,并经由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罪犯再社会化思潮的促进,逐渐由孕育走向成熟,成为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是在社区环境中,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教育改造罪犯,体现了刑罚轻缓化、行刑人道化以及犯罪治理社会化等先进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社区矫正的特点与优势就在于其开放性的服刑环境,即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使罪犯免受监狱环境的感染,摆脱犯罪标签的影响,也防止其出狱后对社会环境缺乏适应能力,从而使其顺利地融入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目标。不过,开放性的服刑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犯罪人在回归社会的同时,也极易导致脱漏管。在我国,随着社区矫正人员数量的大幅增加,社区矫正工作量增大,几乎出现管不过来的情况J。一直以来,降低社区矫正人员的再犯率是考量社区矫正工作的“硬”指标, 实际上,防止社区矫正人员的脱漏管则应该是重要的“软”指标。以辽宁为例,%_2j,但实践中社区矫正人员的脱漏管问题却不容忽视,特别是隐性脱漏管问题更具有普遍性。当前,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 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在犯罪治理方面的优势,提升社区矫正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社区矫正人员服刑状况分析 2011年12月,辽宁省出现了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首例因社区矫正对象不服从监管而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案例J。王某在2010年8 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阜蒙县

创新社会治理与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