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以回顾性调查和跟踪随访的方法收集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下降(P<001),环境微生物采样的合格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空气净化消毒、加强环境管理和微生物学检测、改善洗手等卫生设施,加强患者营养支持,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
关键词 手术切口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8329(2009)08-(0088)-(03)
2006年7月~9月,我院手术室对手术患者作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出现增高现象,为此从护理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对策,经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证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随访时发现2006年7月~9月我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在本季度中呈上升趋势。
112 采取综合措施后,跟踪随访2006年10月~12月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以了解改进后的实际效果。
12 诊断标准。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诊断标准,手术切口感染包括: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腔隙感染。
13 相关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统计。2006年7月~9月我院手术例数1037例,切口感染69例(占665%)。经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资料显示:2006年10月~12月我元手术1107例,切口感染45(占407%)经X2检验P<001。
22 不同类别手术感染情况统计。2006年7月~9月I类手术216例(占324%),II类手术793例,切口感染49例(占618%),Ⅲ类手术感染28例,切口感染13例(占464%)经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后,不同类别手术感染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资料显示:2006年10月~12月I类手术206例,切口感染2例(占097%),II类手术883例切口感染4例(占464%),III类手术18例,切口感染2例(占1111%)。
23 手术间人数不同时空气浮游菌数比较。对4个手术间空气浮游菌数监测进行对比试验。实验分2组,手术间人数A组:4~6人,B组:10~12人,2组空气采样时间均为患者入手术间后60分钟。经统计发现,两组空气中细菌总数分别为163cfu/m3和287cfu/m3。提示:在人员流动大的情况下,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高。
24 接台手术时术中空气浮菌数比较。对我院4个手术术间进行不同时间空气浮菌监测,发现于第2台、第3台接台前采样的各20个平皿中,空气平均细菌总数分别为453cfu/m3和511cfu/m3。依据卫生部对重点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标准,二者空气菌落计数均100%不合格。提示:接台手术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高。
25
手术持续时间长短不同时空气中浮游菌数比较。分别于手术开始后60分、120分、180分进行空气浮游菌数监测。其平均细菌总数分别为117cfu/m3、192cfu/m3和281cfu/m3。提示:手术持续时间越长,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高。
3 讨论与对策 通过我院收治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跟踪随访,发现引起手术切
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