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电磁感应现象 高二15章第1节
[知识目标] 1、明确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引导学生从试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磁场产生电流条件。
3、介绍这一伟大发觉在电磁学理论发展中地位和它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电气化中作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2、使学生学会怎样从众多现象个性中发觉共性,再从共性中了解归纳个性。
[情感目标] 1、使学生深入形成自然界事物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亲密相互联络辩证唯物主义见解;正确了解个性和共性辩证关系。
2、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关键] 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寻求电磁感应概念和规律。
[教学难点] 怎样从众多现象个性中发觉共性,再从共性中了解归纳个性。
[教学关键] 分析磁通量改变。
[教学仪器] 电源、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磁铁、线框、原副线圈、实物投影仪等;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min)
(图一)
(二)新课教授(12min)
(图二)
[情景探索] 电从何而来?
现象:生活中电器所使用电从发电厂输出。
思索:发电厂怎样产生电?
[情景展示] 手摇式小型发电机(图一)
结构:由连接了小灯闭合线圈和N、S极磁铁组成。
现象:手摇动把手时,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闪烁。
思索:无外接电源,小灯为何发光?
[历史回顾] 奥斯特发觉电流磁效应
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能生磁。
思索:磁能否产生电?
一、电磁感应现象发觉。
[演示试验] 法拉第探索试验过程
试验1:绕在磁铁上导线和灵敏电流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图二)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说明:不能产生电流。
改善:换用强磁铁并换用更灵敏电流表。
结果:也没有电流产生。
(图三)
(图四)
(图五)
试验2:利用条形磁铁相对于螺旋管运动,螺线管和灵敏电流计相连。(图三)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说明:运动磁铁产生电流。
结果: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一个汇报中,把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情景置疑]
除了上述方法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也能够产生电流?
二、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学生探索]
试验要求:利用课桌上试验器材,连接电路,探究有效方法。
试验器材:导线,金属棒,有铁芯线圈A,空心线圈B,检流计,滑动变阻器,电键,电源等。
试验过程:
试验1:利用闭合电路中导体(和检流计相连)在磁场中运动。
(图四)
观察:不切割磁感线时(静止或平行磁感线)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
况;
现象:检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观察:切割磁感线时(让磁体不动,导体运动),观察磁感线指针
偏转情况。
现象:检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说明:在磁场中
e1电磁感应(教案)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