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 2015 , 33 ( 4 ) 4 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 造成数千人死亡,并且蔓延到西欧和美国, 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恐慌,成为 2014 年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多国科学家迅速行动起来, 积极研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希望可以尽早祛除这个萦绕在西非上空近 40 年的梦魇。埃博拉病毒虽未传入我国,及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却刻不容缓。 2003 年 SARS 病毒的暴发使我国加快了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步伐,而充分研究埃博拉病毒、 SARS 病毒等病毒微生物,则是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和治疗等工作的基础。 1 月 31 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武汉 P 4实验室)正式竣工,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我国病毒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 1 月 31 日《光明日报》)。国际上根据微生物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将其分成 4个等级,其中分类为一级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无关, 再往上传染性和危害性逐级增大,四级微生物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没有预防和治疗方法,如埃博拉病毒和炭疽杆菌等。与这个分级相对应, 生物实验室也分为 4个等级( 从 P 1 到 P 4), P 4实验室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科学家只有在这样执行严格安全标准的实验室, 才能对烈性病毒进行保存和研究。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 P 4实验室共有 23 个,其中 13 个已经投入使用,我国从 2003 年非典疫情暴发后开始筹建 P 4 实验室。武汉 P 4实验室的建成无疑是构筑了一座捍卫生命健康的堡垒,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公共安全卫生体系的完善,它的意义正如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陈新文陈新文所说:“此次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暴发并威胁世界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病毒是无国界的。武汉 P 4实验室必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以武汉 P 4实验室的建成为标志,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已经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我也在不断提高,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2 月 10 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 2014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结果。这 10 项由两院院士和“ 973 ”计划顾问组等专家从 2014 年 270 项基础研究进展中投票选出的成果, 也是 2014 年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在此次的十大科学进展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就占到了 4 席( 2 月 10 日《光明日报》)。这 4项突破性成果分别是:提出并证实极体移植可有效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的传递;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发现炎症性半胱天冬酶是胞内细菌脂多糖的先天免疫受体。其中前两项研究涉及试管婴儿相关技术,分别可以有效防治遗传性疾病及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后两项则分别为心血管疾病和败血症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些研究成果的问世,让饱受这些疾病折磨的患者看到了曙光。线粒体遗传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遗传疾病,目前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来源,正常人的体内都有一些发生病变的线粒体不能正常供能,但是线粒体疾病患者的绝大多数线粒体都处于无法供能的状态, 这样患者就会出现肌肉萎缩、发育迟缓和心脏病等疾病,严
构筑捍卫生命健康的堡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