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救国之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日本于 1895 年4月 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在日本赤间关马关港(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下关港一带)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方面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确认朝鲜独立; ?中银三亿两;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 ?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 ?日本驻军地点及所需军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 《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 1898 年6月至 9 月 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 年9月 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 6人被杀,历时 103 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弟谭嗣同?谭嗣同( 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 谭嗣同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康广仁?康广仁( 1867 — 1898 )名有溥,字广仁, 号幼博。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杨深秀?杨深秀( 1849 — 1898 )字漪邨,本名毓秀, 杨深秀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 1889 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思品探求救国之路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