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提起丰子恺,人们往往称他是现代漫画的开路先锋,称之为漫画家,而把他的散文放在第二位。其实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特殊的涉足多领域的艺术全才,正如其友人广恰法师所说:“丰子恺一生乃萃艺术于一身,为学成就乃博大精深,多才多艺,绘画,音乐,书法,金石鉴赏,散文创作,古典诗词等等无不精通,自成一家。又兼通晓日,德,英,俄等多国文字。如此艺术不为国内文艺界所罕见,实为世界艺术界所稀有”。丰子恺曾说:“综合看来,我对文字兴趣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到了文学的影响。”可以看出散文创作在其一生的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
缘缘堂随笔
2021/1/12
1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曾任中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因而积郁成疾,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缘缘堂随笔
2021/1/12
2
文艺经历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75年9月15日逝世。
缘缘堂随笔
2021/1/12
3
丰子恺的漫画书法作品欣赏
缘缘堂随笔
2021/1/12
4
缘缘堂随笔
2021/1/12
5
缘缘堂随笔简介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写“缘缘堂”横额。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漫画家和散文家,1898年诞生在浙江桐乡县的石门湾,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七个春秋,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尚习俗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缘缘堂随笔
2021/1/12
6
书中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隽永疏明语淡意深的散文,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乡情的摄影图片,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把丰子恺儿童题材书写命名为"婴行"符号的理由,分析此符号"写生"与"宗趣"两个特征;中篇论证"婴行"符号所呈示的"复调"现象及其要害;下篇则追问创造"婴行"符号的人格成因,即从"文化心理结构"水平,对丰子恺"习性"给出学理性描述。
缘缘堂随笔
2021/1/12
7
写作背景
缘缘堂是丰子恺先生寓所之名。1924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子恺先生的老师)云游经过上海,来到永义里丰子恺家中,子恺与弘一法师商量要为自己寓所命名。弘一法师叫他在小方纸写了许多自己喜欢而又相互搭配的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眸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打开来都是“缘”字,于是将寓所命名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副横额,装裱后挂在永义里的寓所中,这便是缘缘堂名称的由来。其实缘缘堂并没有厅堂,是一个象征性的名称,以后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披便挂在哪里
2020年缘缘堂随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