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圈”子
有这样一幅漫画:爷爷小时候在玩滚铁环,爸爸小时候在玩呼啦圈,而我正背着个大书包,戴着眼镜,看着所谓的朋友圈。爷爷和爸爸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而我的脸上毫无表情,那双眼在盯着屏幕,手不停地滑动。
相信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的人会深有感受,这三幅画,很好的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还有所谓的“圈”子。仔细想想:现在生活的大多数人难道不是像第三幅图的我一样在“圈”子追求着快乐。但我们缺少的并不是虚拟的快乐,而是想爷爷和爸爸一样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在当今时代,走出“圈”子,去寻找真正的快乐。
如今,5G网络覆盖世界,刷朋友圈也为当今生活添了一份快乐,但未成年人过早的接触网络,可所谓弊大于利。从短期影响来看,未成年人一但沉迷于朋友圈,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眼睛高度近视,学习任务繁重,评论点赞的人多了,亲自问候的人少了,结交朋友的机会少了。就连传统节日春节,也没有了年味,能带来快乐的没有了处春节联欢晚会,只有摇一摇,抢红包 。鉴于此,要想不让未成年的快乐只是停止于打游戏,刷朋友圈,就必须走出“圈”子,去寻找真正的快乐。
李功,曾经是汉口某中学初二男生,最高上网记录,三天三夜。据他父母说,再不送来就死在网吧里了。李功上初中后成绩很差,喜欢玩CS枪战网游
和刷朋友圈。他向心理老师解释,没有谁会表扬他,只有在网络游戏中,他才能获得快乐与胜利的成就感,将此感受发表到朋友圈,获得同学们的青睐。妈妈每天都唠叨同样的事,逼他学习。喜欢的事做不了,不喜欢的事非要做,他从此就与妈妈对着干,声称上网就是为了给妈妈看。但经过心理老师的分析,他让李功打了一把真人CS,李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快乐,再将其引申到学习中,李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走出了“圈”子,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当代中国更不缺少正面典例,河南的单小龙,以683的高分考入清华,当他拿出自己的手机,让所有在场的人都震惊了。他的手机是十年前流行的按键手机,又哪里来的所谓的“圈”子呢?但他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开拓了真正该属于自己的“圈”子,找到了真正的快乐。还有近期刷爆朋友圈一张图,学霸在房顶上蹭网上课。他们并没有沉浸于“圈”子,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
环顾世界,世界俨然已经成为网络连接的地球村,要正确使用“圈”子,广交好友,但别让自己陷于其中。
走出圈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