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第26卷第3期安康学院学报 Journ~ofAnkangUniversi~ 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闪光点以《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为文本基础的阐释叶木桂,唐圣(,广东湛江524037;,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李琚平先生的论著《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四个闪光点,即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的深刻命题,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独特的视域;指出中国古代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社会原因在于宗法制专制和皇权主义专制社会体制;批判儒家文化的虚伪表现,警醒世人;呼吁建构现代公民社会,履行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的职责。关键词:《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知识人;知识分子;儒家文化;现代公民社会;历史因素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4—0092(2014)03—0074—05 李瑁平先生的《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f哆满思想冲击力,是一部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闪光点的论著。该论著通过深刻剖判中国古代知识人的思想,认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该结论不仅有力地批判了儒学,给今天的知识人深刻的警示,还为建构现代公民社会带来积极的启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的第一个当代知识分子思考闪光点是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这个深刻的命题,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一个独特视域。论著首先对“知识人”与“知识分子”的概念作了明晰的厘定。知识人,是指“学有专长(或学业驳杂)并用它来为己谋生或仅仅用它来为自己政党、国家和民族等谋利益的人。”核心在于谋利益和依附于组织。知识分子,是指“学有专长(或学业驳杂)但不仅用来谋生,也用来关注和维护社会公义和人类公义的人。”[核心在于关注和维护社会公义和人类公义,这是知识分子的根本特征。按此标准,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无一知识分子,只有知识人。孔孟、王安石、朱熹等儒家是典型的知识人。老庄、贾谊、陶渊明、王充、李贽等道家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儒学,但由于过于消极或缺乏新思想和新方法论,难以与现代公民社会所秉持的社会公义和人类公义相沟通,只能说他们具有知识分子气质,而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李先生关于知识人和知识分子的思考,一是对余英时先生的知识分子理论作直接的思考、质疑、批判①。二是对西方学者研究知识分子的理论资源(如萨义德、米尔斯、康菲诺、约翰逊、班达、葛兰西等)的借鉴、转化、创造②。此知识分子的定义与标准,显然与美国学者萨义德的知识分子理论在理趣上相类似,“真正的知识分子在受到形而上学的热情以及正义、真理的超然无私的原则感召时,叱责腐败、保卫弱者、反抗不完美的或压迫的权威,这才是他们的本色。”[2】萨氏认为知识分子是独立的世俗边缘人,不依附任何权力组织,坚守普世价值,投注于批评意识,作为收稿日期:2014—01—13 作者简介:叶木桂,男,广东肇庆人,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文学研究;唐圣,男,四川蓬安人,湛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哲学美学研究。①参见:李瑁平:《中国士能否等于西方知识分子?》,社会科学论坛(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