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doc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
侯静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搞了三年,需要强调的是,即 将开始的2010年的高考,是黑龙江省新课改后的第一个高考。我们 期待着这次高考,它既能够为今后各科教学指明努力方向,也能够检 验我们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程度,更能够就新课程改革对全省高中教 学进行总体验收,以下是我在新一轮课改的教学实践屮的一些体会, 不当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
(-)理念新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学科本位、知识本位 的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教 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平常的教学中,对此我渐渐有所体会。新课改的理念很多,但真的 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全部去积极实现,真正去根本转变学科本位、知 识本位的思想,我做一个保守的估计,不是打消同志们的积极性,还 是要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当一个理念或思想一旦被人接受时,那么 这一理念或思想就会给人以很多的想法或冲动,有时想法或冲动可能 是一时的,而有些则可能乂是一世的,一世都会受益的。我发现,对 知识的认识须呈螺旋式上升的思想是新课改的精髓。但这一精髓思想 在教学实践屮,还没有真正地被实现。例如,高屮数学教学的顺序, 没有按照必修1至必修5的顺序,而是选择必修1、必修4、必修5、 必修2、必修3的顺序。这样做虽然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但不利于学 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从而运用新知识。这显然与新课改的指 导思想相违背,本来可以很好地体现偏偏没有去体现,白璧微暇,令 人挽惜。
(二)内容多
既选择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有机联系的知识,也 选择了哪些超越不同历史吋期、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具有恒久共 同价值的相对的知识,并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材内容有很大的改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 容。这些新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内容是没有进行二轮课改之前, 我们不学的内容。例如,选修4一1中,极坐标,直线的参数方程, 椭圆的参数方程,双曲线,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微积分、二次函数等。 另一部分是新增内容例如必修2屮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必修3《算 法》,几何概型,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举例,这些都是与
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如《算法》与计算机的应用有很大关系等等,这 样,把以前初屮要学习的知识,如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移到高屮,把 大学要学习的一些知识也硬塞进高屮课程,上挤下压,使高屮数学课 本的容量空前地加大。相对课改前的教材内容,内容增多了,知识而 宽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负担也因此增加了。在高考 数学考试大纲的说明中,有一些知识点的考察说明就十分不清楚。由 于要求得不清楚,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就不好,这样就增加了教 师的授课难度。糊涂就这么一直地传递下去,最后吃亏的当然还是参 加高考的学生。但我们也要因此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师绝对不能在平 时一味地去埋头苦干,要认清形势,仔细辨别方向,养成从正反两方 面考虑问题,多角度思考,勤讨论的好习惯。
(三)问题多
(1)应用问题的设置过难。课程标准指出:高屮数学课程应讲清 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 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作为数学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
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