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伊达的理想》
凯瑟琳·奥尼尔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思考怎样看待理想和父母的教育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特点,激发学生思考怎样看待理想和父母的教育问题。
课前准备:理解词语,熟读课文。
教学建议:
本文很有趣味性,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课堂以理解为主,抓住细节,分析人物性格。通过设计主问题,学生要自主分析。
本文的主要事件很清晰,可以训练学生如何规范的概括事件,明确概括的基本要求:主语+事件,同时也就梳理了本文的内容。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针对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采用提前做批注的方式,在课上做交流。
本文的父母也形象鲜明,学生在归纳出父母的望子成龙、教子有方等之后,可以很自然地引出对文章主旨的思考。再做适当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这样就理解得比较深入了。
(一)导入:
什么是理想呢?(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自古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有他们自己崇高的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人生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的人生理想。那么奥伊达的理想是什么呢?
(二)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凯瑟琳·奥尼尔,澳大利亚作家。本文选自《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小说卷》。
(三)字词:
学生读准字音
瘸腿(qué) 煞有介事 郑重其事 露出马脚 声嘶力竭
局促不安 琢zhuó磨 歧视(qí) 脸颊(jiá) 唬(hǔ)
募捐(mù) 舷窗(xián) 坚持不懈 狡黠(xiá)
挑衅(xìn) 钦佩(qīn) 哽咽(yè)齐心协力 悉心
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阴阳怪气:性格、言行等)乖僻,跟一般人不同。
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严肃认真。
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舷窗:飞机两侧密封的窗子。
露出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漏出来。
狡黠:狡诈。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9):故事的开端,写小时候的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为“奥伊达”。
第二部分(10-23):情节的发展,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24-60):情节的高潮,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虽没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61-结尾):情节的结局,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选择上的自由。
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始终不懈的追求是什么?
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许多变化。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上中学后,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变化的原因是奥伊达有着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奥伊达的理想几经变化,但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独立、自主、创新”。
(五)分析人物形象:
儿童小说的特点。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说就符合这样的特点。本文用轻喜剧的笔法,塑造了奥伊达这个儿童形象。
1、奥伊达:
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
(1)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具体表现: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即坚决放弃小孩可以不买票的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
《奥伊达的理想》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