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肌肉协调的训练的方法
来源:迈康医疗网 时间:2008-5-7 9:29:17 访问量:
84
摘要:以上肢的抓握、下肢的步行和本体感受损或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训练方法。
以上肢的抓握、下肢的步行和本体感受损或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训练方法。
(1)抓握
抓握这种复杂的动作要求手指有众多肌肉的协调。抓时拇、示、中指像抓卡盘一样抓住物体,这种方式及其变型占所有抓握动作的70%;用四指接近大鱼际部的方式及其变型占20%;用拇指接近示指桡侧或另一指尖的方式再次之。
所有手指的这些动作都是以已经在神经系统中形成并且已事先编定程序的印迹或记忆印迹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形成这些印迹,即使每条原动肌都能动作,动作也不会协调。印迹是预编程序的某条肌肉的活动形式的神经过程,一旦形成将像记忆那样能够保留,并且每次兴奋时能使有关肌肉产生相同的运动形式。
为掌握不同形式的抓握动作,要求婴儿和儿童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多根肌肉的协调印迹。婴儿在8个月时还不能用拇、示指夹捏,此后再需训练几个月才达到初步的协调;儿童需2年多的练习才能握住一根铅笔和绘一简单的直线,如要临摩一个三角形,还要再训练3个月。正常成人形成多块肌肉协调运动的印迹需要几百万次重复才能完成。
上面简述了正常人形成协调的难度,至于协调功能受损的患者,像准确抓握这样的运动,假如不分解到每个分节动作在直接的意识下都能准确地练习的程度,决不可能形成完美的协调。因此,一是必须把动作分解到患者能切实掌握;二是使患者能在正确的运动形式下,每日练习几千次的动作,后者提出了如何防止单调和使患者乐于自觉地进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需充分利用作业疗法,把治疗训练寓于能为患者带来益处的作业中,并在训练 中穿插一些使患者身心愉悦的活动,以便增加他们对重复训练的兴趣。积木、木钉盘或木钉插板(一块板上有许多小洞,可把细木钉插入,插成各种文字或图案的形状)、用小片的马赛克镶拼图、玩扑克牌、打麻将、下跳棋和围棋、弹电子琴或钢琴、弹竖琴、打字等均可交替地进行,让患者在作业和文娱中完成上千次的活动。变换活动的种类除能防止单调外,尚可有助于注意力的维持。
(2)步行
步行是最有代表性的下肢协调运动,在训练平衡与恢复平衡的基本印迹时,是从训练行走开始的。早期训练时,同样要把动作分解到患者能切实掌握并能准确地进行的程度。每一训练阶段,应有选择地为患者提供外在的稳定,以便他能集中在要作的动作上而不必分散注意去维持平衡。
如头部平衡尚不佳,则应固定躯干和下肢,让患者进行头颈的控制和平衡训练;颈部能控制后,再训练躯干的平衡;躯干平衡能力建立后,再训练髋、膝关节的平衡,最后训练自由站立。
对于严重患者,最初的直立姿势可在斜床上练与直立之间的任一范围内调整。起初倾斜角度要小,以后逐步加大,这种训练一方面可训练对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另一方面训练保障抗重力平衡的印迹。
颈以下的姿势稳定后,可将患者移至站立台上,适应后即可在步行训练用的平行双杠或 平行杠内练衡和将体重向左或右下肢转移。基本的平衡训练是从患者双足站立并用双手提
增强肌肉协调的训练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