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礼仪故事:“五里”与“无礼”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到了黄昏还没有找到住处,心里很着急。忽然,他看见远处一位老农,便高声喊:“老头子,这儿离旅店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年轻人扬鞭策马跑了十多里路,仍不见人烟。他自言自语道:老头子骗人,五里!什么五里?他猛然醒悟过来,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问路不讲礼貌,怎么能得到正确答复呢?于是,他掉转马头往回赶,见那位老农还在那里,他急忙翻身下马,恭敬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老农说:“你已经错过了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年轻人问路称呼老人不用敬语“老大爷”,说话、待人粗鲁,其结果是“不施一礼,多跑十里”。
认识尊重:
李克强总理外出视察工作,每当要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总是亲自和服务员、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亲切地对大家说:“辛苦了!谢谢!再见!”,并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一
1、什么是尊重?尊重的表现?
尊重即尊敬、重视。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
设疑探究1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你知道哪些礼貌用语?
请问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用礼貌用语吗?有没有发生过一些不愉快?
?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得到尊重---满足感,成就感
没有得到---自卑感,挫败感
阅读感悟:
企业家和买铅笔的小贩: 有一个企业家经过热闹的火车站时,看到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摆设的铅笔小摊,他漫不经心地丢下了一百元,当做施舍。但是走了不久,这人又回来了,拿走一支笔,并抱歉地对这个残疾者说:“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把你当成一个乞丐。”过一段时间,他再次经过火车站,一个店家的老板在门口微笑喊住他。“先生,我一直期待您的出现。”那个残疾的人说:“您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您看,我现在算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思考:“残疾者”成为生意人,也与“企业家”有关吗?
“企业家”把残疾者看作一个生意人,是对“残疾人”的尊重。有时尊重比帮助更重要。残疾人获得了尊重,增强了自尊、提高了自信心,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促进了的成功。
不尊重他人—影响社会和谐
思考: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案:尊重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列举身边发生的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如起外号,插队、捉弄他人等等。
尊重他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