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今天, 我说课的题目是《海底世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法五、说学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海底的明暗度,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几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 没有华丽的词藻, 不见雕琢的痕迹, 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课文结构清楚,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课文开头先讲海底深处的情况, 然后具体讲述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在具体说明时,详略分明,动物、植物说得较详细,矿藏说得简略。文中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见识少,再加上海底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根本没去过,了解就更少了,要想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就更不容易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声音,图片,为学生展现真实的动态的海底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说教学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知识目标:探究课文第 2~6 自然段,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认识一些海底生物,了解一些海洋知识,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总分总”的结构, 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认识海底生物的特点, 了解海洋知识, 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教学的难点是: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四、说教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空器, 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 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 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 我从情景教学入手, 先从形式到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再从内容到形式, 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 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 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录象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②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 再现了课文的情景, 变具体为生动, 变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 、读写结合法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中第四自然段又是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的,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这种写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后面设计了一个一个小练笔,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 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3 、直观形象法这篇文章所讲的动物、植物都是活生生的东西,我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植物的图片, 声音, 为学生展现真实的海底世界, 让他们眼见为实, 切实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4 、朗读品析法语文课应注重以读为主,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五、说学法 1 、小组合作探究法科普类文章往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觉得在这堂课中,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新教学理念。 2 、朗读法这篇课文语言优美, 生动形象,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自由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有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3 、表演,模仿法“形象表演或者声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六、说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2 、明确任务 3 、小组交流 4 、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及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