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霉素类药物研究进展.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霉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C
N
C
C
S
C
C
C
H
3
C
H
3
C
O
O
R
2
O
N
H
C
R
1
O
H
H
H
A
B
青霉素类抗生素
1940年,青霉素作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面市。
结构通式:
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
A:噻唑环;B:β-内酰胺环;R1:半合成青霉素改造侧链。
6APA
分类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苄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提卡新林、哌拉西林
抗G-杆菌青霉素:美西林
各类青霉素异同点
共性
作用机制
过敏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
耐药机制
配伍禁忌
差别
稳定性
抗菌谱
临床应用
抗菌机制
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又称粘肽,约占细胞壁的65%~95%。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PBPs)可催化转肽反应,促进肽聚糖的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抑制PBPs ,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由于细胞内存在高渗透压,使水分不断渗入,导致菌体肿胀破裂死亡。
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为什么G—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少,仅占10%。
G-菌在细胞壁外还有一层糖蛋白磷脂外膜,使青霉素不易透过。
G-菌胞浆渗透压较低。
*由于青霉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因此对病毒、真菌完全无效。
作用特点
繁殖期杀菌剂,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作用于细胞壁,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故对人体毒性低;
对G+菌的作用强,对G-菌的作用弱;
不宜与速效抑菌剂合用,拮抗作用。
速效抑菌剂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使青霉素不能发挥繁殖起杀菌作用;
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过敏反应
发生机制
β-内酰胺环不稳定,体内代谢为青霉噻唑蛋白,青霉噻唑多肽,或青霉噻唑聚合物,青霉噻唑基是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在血液中与组织蛋白结合而成为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等,该抗体可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由抗原活化的肥大细胞迅速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而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速发型(用药后5-30min,最快1min)、迟发型
症状:皮疹、胸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紫绀、皮肤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

青霉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97 KB
  • 时间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