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宁淮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前 言
经过认真阅读南京至淮安高速公路NH-YM1施工标段的招标文件和对施工现场的仔细踏勘,本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及招标修改书的要求,依据现有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实力,结合丰富的高速公路施工经验,认真编制了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质量目标、进度安排和安全措施等,并根据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及难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资源投入计划和施工方案,保证措施到位,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范围
南京至淮安高速公路是江苏省规划的“四纵四横四连”主骨架中的“纵三”,连接省会南京和淮安,并与徐宿淮高速公路相连。本项目为宁淮公路雍庄至马坝段
道主干线网上海-成都国道主干线(GZ55)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南岸接线起于刘村,北岸接线止于张店,。
南岸接线起讫桩号K5++,, 共分S1、S2、S3合同段。本次投标为S2合同段(刘村互通立交)。
刘村互通立交位于大桥南接线与绕城公路交叉处,南接规划南京二环公路,西接宁马高速。刘村互通立交包括主线桥、J匝道桥及Z匝道桥:
主线桥:起讫桩号为K5+~K6+,;
J匝道桥:起讫桩号为JK0+~JK1+, ;
Z匝道桥:起讫桩号为ZK0+~ZK0+,。
该立交为互通式,其中主线桥上跨既有绕城公路、宁芜公路、宁芜铁路及J匝道;J匝道桥上跨既有绕城公路;Z匝道桥上跨K匝道、J匝道和既有绕城公路。
2、设计概况
-1。
-1 设计概况

主线桥
J匝道桥
Z匝道桥
1、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
挂车-120
汽车-超20级,
挂车-120
汽车-20级,
挂车-100
2、行车速度
100km/h
80km/h
40km/h
3、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7度
基本烈度7度
基本烈度7度
4、桥面宽度
全宽2×

全宽10m
5、下部结构
肋板式桥台,双柱式方墩(J匝道两侧为独立柱墩),钻孔灌桩基础,、。
肋板式桥台,双柱式方墩,钻孔灌桩基础,、。
柱式桥台,双柱式圆墩,钻孔灌桩基础,。
6、上部结构
纵横双向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双室斜腹板型式。
纵横双向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型式。
普通钢筋砼连续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双室直腹板型式。
7、跨径组合
左(30+2×35+)+(4×30)+(4×35)+(5×35)+
(2×+40+24)+(5×30)+(4×30)
右(30+2×35+)+(4×30)+(4×35)+(5×35)+
(24+40+2×)+(5×30)+(4×30)
(4×30)+(4×30)+(30+2×45+30)+(6×30)
(20+21+2×
+20+21+)
3、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特征
本标段位于滁和冲积平原去,地表位耕植土硬可层,全新统软土、南接线区域主要分为长江漫滩和岗丘地貌。长江漫滩区位于主线K6+100以北,该区地势低平,沟、渠、塘较多,现多为农田,-。岗丘地貌区位于主线K6+100南,该区地形起伏较多,局部地表露白垩系粉砂岩,侏罗系角砾凝灰岩。
(2)、工程地质
表层为人工堆积土,-。 以下为第四纪纪沉积的亚粘土层、淤泥质亚粘土层、粉砂层、亚粘土夹粉砂层、粉细砂、含砾石中细砂、全风化泥质砂岩及弱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主线桥K5+993-K6+475段地质较好,-14m处;K6+475-K6+953段地质较差,基岩面较深,地面以下为亚粘土、淤泥质粘土、粉细砂及含砾中细砂岩。
(3)、地质构造
南接线区域构造处于宁镇弧形褶皱西段与宁芜凹陷盆地交接带,区内以小地震为主,震中位置大都沿北西向活动断裂带分布,属次稳定区。
(4)、水文地质
地表水:区内沟、塘分布较多,水位变化基本与长江水位一致。
地下水: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基岩内存少量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砂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迳流滞缓,与长江水有较强水力联系,呈互补关系;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裂隙中,该区白垩系粉砂岩内裂隙不甚发育,其富水性、透水很差,侏罗系角砾凝灰岩内局部裂隙发育,具较强的透水性。地

宁淮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3.03 MB
  • 时间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