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祖国演讲稿感恩, 这是一个很人性的词语, 意思是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 它与报恩不同, 报恩这个词语是感恩的具体行动, 强调的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行为, 从广义上来说, 感恩之心是一种很阳光的心理,是感激、庆幸里所萌发的报答之心。“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这一人性中的良知就有深刻的理解, 也把它当做人立于天地间最基本的素质。我国古代知恩图报、与人为善的故事很多, 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教导着我们怎么做人, 我们是后辈们的榜样,做好我们这一代,让我们把这一传统美德传承给我们的后辈们! 鲁宣公二年, 宣子在首阳山( 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打猎, 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 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 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 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 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 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 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 灵公想杀宣子, 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 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 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 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 一连几十天如此。韩信感激, 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 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 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 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 “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 ”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危难之际, 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 顾荣问起原因, 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古往今来, 象这种知恩图报的事例太多太多, 我也不一一例举, 感恩与报恩之间的感动让我们的意识不断地得到提纯, 我们感恩母亲、我们感恩老师、我们感恩朋友、我们感恩他人、我们感恩社会! 现代社会中“感恩”的意义已经更加的广泛, 对于一般平民百姓来说, 就是庆幸自我的丰衣足食后, 对身处困难中的人们以一种怜悯与慈悲并想去关爱的心态。简单的来讲就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心态。“感恩”对于已经占有绝大多资源的富人来说, 就讲究一种获得与回报的心态, 想为社会、百姓做点什么
感恩祖国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