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万家”的苦辣酸甜
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霍庄校区 刘兴国
省教育厅发出“课外访万家”的号召以来,做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梦想:每学期,无论有多忙,都要把全班学生一个都不少地走访一遍。两年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节假日,积极深入到全班50多名学生的家庭,广泛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内心。这种走家串户式的访问,使我真切感受到家访的重要性,同时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品尝到了其间的苦辣酸甜……
苦
我所在的是所市郊小学,校区主要是附近的霍庄和王湾两个村庄,也有少数周边工厂的孩子。所以我的家访,不仅要穿行于拥挤的街巷,更多时候还要行走在田间地头,弯曲泥泞的乡间小路上。
初春时节,一个周六的清晨,我约上数学老师,骑着摩托车,去王湾村三名学生的家里走访。前两名还算顺利,但寻找赵彥的家却颇费了一番周折,他平时寄宿在姥姥处,双休日就要回到东郊水库边的养鱼池坝上。那里的鱼塘星罗棋布,池坝纵横交错,住户零散,彼此又不太熟悉。好容易打听到他的住所,通过手机联系上孩子父亲时,他正急匆匆地从农贸市场卖完鱼往回赶。时间已是11点半了,偏偏天上又飘起小雨,我们和他的父母进行了约半小时的攀谈,临走时家长苦苦挽留吃午饭,我们还是决定回家,并谢绝了孩子父亲从塘里打捞出的几条活鱼。刚出家门时,还勉强能骑行,后来雨渐渐大起来,我们只好冒着淅沥的春雨,艰难地在池坝上推着车,好不容易返回学校,已是饥肠辘辘,精疲力尽。
家访中我自身品味到了苦,同时也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之苦。一天,我们
来到一名叫蔡书豪的学生家,走进屋内,不禁傻眼了:家里的陈设相当简陋、陈旧,床上还躺着一位老奶奶,蔡书豪正端着碗在给老人喂药,旁边厨房里的炉子上,他自己动手做的米饭还在丝丝地冒着热气……10岁的男孩,大多数儿童像他这个年龄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而他却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得知我们来家访,蔡书豪小跑着到田里叫回正在劳作的爷爷,老人面对我们,几乎是哽咽着讲述了家中的一些情况:三年前爸爸从纺纱厂下岗后,无所事事,迷上了赌博,输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妈妈虽反复规劝,却无济于事,一气之下就和爸爸离婚出走了。爸爸终于醒悟收手,外出广东打工,每月寄回一些少量的钱。祖孙三人只好自食其力,艰难度日。虽然学校把蔡书豪做为特困生给予了减免和资助,但生活仍是相当拮据,若不是孩子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老人早就让他辍学了。我们鼓励老人坚强些,为了孩子的未来,咬紧牙熬过难关,还当场塞给老人两百多元钱。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生活真够苦的,今后一定要多关心、照顾他。
辣
一个周末的傍晚,我来到了霍庄村六组。它座落在城郊西南方,在夕阳的映衬下,绿树环绕,屋舍俨然,一片静谧。在村民的指点下,我来到张龙的家门口。大门紧锁着,刚要询问邻居,他的奶奶扛着锄头,提着水桶从地里回来了。
“啊,你是张龙的老师吧,他在学校里是不是又犯什么错误了?”看到我,老人显出一脸的紧张和不安。
“老人家,怎么能这样说呢?你的孙子在校表现挺好的啊!”我回答道。
“不,一定是,不然老师怎么会凭白无故地到我家来呢?”
《访万家的苦辣酸甜》投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