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集小学导学案 ◇
年 级
二年级
学 科
数学
章(组)
第一单元
2课时
主备人
孙亚琴
学习内容
课本P3,例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和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对学生使用尺子的正确方法进行强调。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1厘米的概念,了解1厘米的长度。
会认识刻度尺上的厘米数。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中,掌握1厘米的概念,会认识厘米尺上的刻度。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学 习 过 程
设疑预习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设疑预习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展示交流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
一、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