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近代日本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历史制度分析——从女工登录制度到等级工资制度.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万方数据 2013/05 放代是非常激烈的③。可见,当时的劳动力市场并不能应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旺盛的劳动力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需求主体的制造业者和作为供给主体的劳动者双方束手就擒,当时,劳资双方一直在积极地考虑各种制度,以确保稳定的作业和就业,应对劳动力的超额需求。本文考察的中心是20世纪初期日本的主要出口产业——制丝产业的中心地区,长野县诹访郡的机械制丝产业。当时的诹访已经发展成为了日本主要的制丝出13制造业中心,但是,劳动力市场却无法应对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的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劳动力市场上盛行短期行为,各制丝工厂的女工频繁地跳槽,各企业主也相互争夺女工,从而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如何实现劳动力的有秩序地、稳定地供给,如何解决与劳动力相关的各种纠纷就成为当务之急。从制度、转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看,我们发现,日本近代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转型成本,因为有关劳动就业的制度、供求双方的稳定有序的议价机制、劳资双方的约束机制远未形成,由此造成的双边道德风险难以遏制。而且,面对这种交易成本,政府、法律和市场都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但历史情况的另一方面是,围绕着劳动力的顺畅供给,诹访制丝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却自发地形成了两个私人秩序,一个是女工登录制度,另一个是等级工资制度④。女工登录制度实现了对作为需求方的制丝企业之间互挖墙角行为的治理,等级工资制度则形成了对于供给方的女工自发跳槽行为的治理,在两种自发秩序相互配合之下,诹访地区的制丝企业和女工之间形成了抑制相互挖掘和跳槽行为的共享信念及其相关的博弈均衡行为,它们与诹访制丝同盟一起形成了内生性的、能够规约双方行动并激励双方自我实施的就业与用工制度,诹访的劳动力市场终于实现了稳定。那么,这种私人秩序是如口 108 何形成的,又是依靠什么发挥治理效力的呢?在东方,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谓“私序”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就尝试从历史制度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二、诹访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混乱、整顿及其治理随着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经济危机,日本的制丝出口目的地从欧洲转向了美国,美国对质量均一的制丝品的大量需求,给长野的诹访制丝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该地制丝品产量的大量增加,对纺织女工的需求也随之暴增⑤。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由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纺织女工产生的大量需求,导致各工厂主之间争夺女工,而女工频繁地移动和被挖墙角,造成劳动力供应市场的极不稳定。一般来说,最先签约的工厂享有对女工的权力,但如果签约的顺序不明确,就会引发“重复登录”,其背后主要是用人工厂之间的互挖墙角行为和女工的跳槽行为⑥。有时候,女工以她父亲的名义与一个工厂签约, 同时,又用母亲的名义与另一个工厂签约,在当时日本的法律上,这些都是有效的,从而造成了所谓的“双重登录问题”。有时候则是要确认契约本身的有效性,譬如,当女工结婚后,其户籍也发生了移动,这时旧工厂的权力就没有效力了, 他们不能据此坚持对这个女工的使用权⑦。但复杂的是,有些女工利用这个规定,假装结婚,取消与某个工厂的契约,与另外的工厂签订新契约, 这类事情为数不少⑧。另外,还有些情况属于没有签订合同,在没有使用权力的情况下就使用了女工,在市场偏紧、需求高涨的时候,业主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调整产量以因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仅依靠单个企业主的力量做到迅速地、及时地管理万方数据这些情况也确实困难。女工的频繁流动和工厂间的互挖墙角行为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当时,将各地区的劳动者带到诹访地区需要负担很多费用。同时,为了使劳动者适应近代的工厂制度还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这笔投资只能由工厂方面先行垫付。如果一旦出现互挖墙角的事件,则工厂方面先行垫付的费用很可能面临沉没。如果有一种契约或合同,能够有效地保护在劳动者和工厂主之间所签订的契约,就可以实现劳动者稳定、持续地在一个工厂工作。在当时的日本,存在着正式的法律和法庭裁判体系,最初的关于劳动力纠纷的诉讼也是围绕着正式的法律体系展开的。但是,在整个裁判过程中,由于裁判费用、违约赔偿、损害赔偿以及制丝企业间的长期交涉,产生了非常高昂的交易费用⑨。当时日本司法制度所能保护的企业权利,只局限于根据雇佣契约对女工规定的债权。由于移出方企业并不拥有对移入方企业的请求权,因此,制丝企业只能通过对女工科以巨额的损害赔偿金,以此降低女工的流动性,在发生了女工流动的时候,女工移出方企业只能通过法庭外交涉向移入企业提出损害赔偿要求。除去正式的司法制度,诹访郡役所和长野县(政府)也曾经尝试着将主要的制丝企业组织起来,进行旨在抑制女工过剩流动的雇佣管制,但却被一些大的制丝企业以市场就应该“优胜劣汰”为名予以拒绝。因为当时女工的流动方向多是从工资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流向工资较高的大企业⑩。正式的法律和地方政府

近代日本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历史制度分析——从女工登录制度到等级工资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