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
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V标段
危
险
性
较
大
的
工
程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V标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沉D型排工艺 1
二、抛石施工工艺 6
三、抛投透水框架工艺 17
四、施工安全措施 20
一、沉D型排工艺
本工程沉排总工程量约214万m2,全部为D型排铺设,施工工艺相对成熟,我局拟安排4艘40m沉排船“长雁19”、“长雁7”、“和翔8”、“航工铺6”进行沉排施工。
沉排工艺流程图
2、施工前准备
(1)排位设计
由于本工程设计文件仅提供了沉排区域平面图,未提供排位设计图,所以在本工程施工前对排位进行设计,排位设计时各排体间的搭接宽度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2)扫床、沉排轨迹规划
施工前,先进行施工区域内的水下地形检测,如发现有突出尖状物则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所沉排体不被破坏。
根据沉排施工范围和顺序,将每块排布的尺寸、沉排的坐标计算好,并输入到RTK定位系统软件中,计划出沉排船的设计运动轨迹线,以便在沉排施工时根据设计轨迹线控制沉排船移动,确保排体最终落位、搭接宽度、沉排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3)材料准备
本工程护底D型排排布在厂家直接加工好,由陆上直接运输至施工现场附近的码头上材料运输船,再有运输船运至铺排船;砼块由水上运输至铺排船。
3、船舶准备
本工程拟投入4艘40m沉排船“长雁19”、“长雁7”、“和翔8”和“航工铺6”进行本工程沉排施工,本工程投入的铺排船是水下沉排的专业设备,适合各种水域条件的沉排施工。两船均配备精确定位系统、VTS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录像系统,能一次性沉放40m宽400m长D型排体,完全满足本工程沉排施工需要。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局可随时调遣进场。
4、沉排施工方法
(1)沉排船定位
沉排船上采用6个液压绞关控制6根钢缆,从而控制沉排船的定位和移动。其中位于船头的主缆,连接1口5t的铁锚,承受整个沉排船下漂的拉力,尾部设一尾缆。主缆和尾缆同时控制船舶的上下移动;船舶左右舷各设两根开锚和对口钢缆,控制船舶左右移动。
(2)卷排
用吊机将排布吊至甲板上,操作工人在吊机协助下将排布展开,将排尾拉环和滚筒上钢缆相系,启动滚筒开关将排布自动卷入滚筒,直到排头布平展在翻板前沿,关滚筒开关。在卷排期间,操作工人站在滚筒边,用人力绷紧排布,使滚筒上排布无皱折,平铺在甲板和翻板上的排布,用人力拉平、拉直,防止排布皱折、收缩。
(3)系排梁吊装、绑系
吊装系排梁至工作平台上,将计算好长度的直径5cm尼龙绳两端系牢沉排梁和排头,然后在工作平台上将砼块绑系于排布上,在RTK的指令下,按上述排头固定的方法精确定位将沉排梁吊放入水中沉底固定,这时慢慢松开卡排梁,开始慢慢进行绞缆移船铺排,让排体缓慢入水沉入河底。
(4)沉排
沉排船由6个电动绞关和6根钢缆绳控制其定位和移位,其中船头中部为主缆,承受整个船舶下漂拉力,与船尾中部尾缆同时控制船舶的上下移动,船头、船尾各设左右两根边缆,控制船舶左右位移,沉排时要求船体能平行移位。
平面布置示意图
水下沉排作业剖面示意图
中央控制室人员根据上图所示的全自动沉排系统监控界面进行控制。放松卷排筒,开动卷扬机使沉排船后退,放舱面排下水。放排控制人员与船上观测人员保持联系,调整卷扬机速度,使匀速沉排,使排体到达水底时与设计沉放线吻合。平台面上排布沉放完毕后,即进行下一轮平台排体的砼块体绑扎工作,直至整块排沉放完毕。
施工中沉排船由RTK实时跟踪指挥其定位,由下游向上游逐块沉放,并由RTK动态控制沉排轨迹和搭接宽度,实时绘出沉排轨迹,并校核轨迹与排布的实际长度、与设计范围是否相符合,同时与理论轨迹对照,出现偏差,立即校正船位,保证护底范围和搭接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5)沉放排尾
D型排施工排尾的处理至关重要。在本工程中拟采取如下方案:待还剩余一个水深长度的排布未进行铺设时,采用工作绳用活扣和施工排布相连,然后按照正常水上沉排速率进行铺设,待水上沉排已经完成该区域施工时,将放排卷筒速率设置为零,再进行船舶移动,带动活扣,收回工作绳,从而完成排尾处理。通过福姜沙、落成洲、通州沙等工程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该方法也得到了业主、设计及监理的一致认可。因此在本工程施工中,将采取同样的排尾处理方案,既能确保排尾的到位率,又能确保施工安全。
排尾处理示意图
(6)顺水流沉排
铺排船由6个电动绞关和6根钢缆控制其定位和移位,其中两根原右边缆变为主缆,承受整个铺排船的下漂拉力,同时控制铺排船上下移动,船头、船艉各设一根开锚,考虑到排布阻水受力过大,两开锚与船体形成夹角且向上游方向,分担主缆的拉力,同时控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