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括号的解决问题说课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
说课时间: 2014 年 6 月 5 日
说课教师:单美君
《小括号的解决问题》说课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式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
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教材的编排分为以下 3 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从连续剪五角星的情境引入,为学习新知提供素材。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列式计算。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
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的方法, 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过程, 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引出小括号,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
算。第三个层次是归纳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这些层次,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括号的意义,及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已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引人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四、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 减混合运算。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六、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圆片学具。七、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分钟口算(课件展示,全班齐做)
师:请同学们拿出答题卡,准备进行口算练习。
师请一名学生汇报口算结果(学生集体订正并进行自我评价)
35+3=
57-20=
40+30=
31+20=
13-8=
57-3=
43+50=
28-7=
95-5=
36-30=

4+ 3+ 3=
9- 3-4 =
10 -3 +7=
10 + 5-2

预设:生答: 4+3+3=1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4 加 3
再加 3 ,先算 ...再算 ...)
生答: 4+3=7 7+3=10 师:噢, 4 加 3 再加 3,你是先算的
4+3=7 ,再算 7+3=10
师:做这一类的算式的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 。
师归纳: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 ,
它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类的知识。
二、引导尝试
教学例 3。
(一)问题情境转换为数学问题
师:咦,小明他们在干嘛呢?请仔细观察,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板书)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谁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

小括号的解决问题说课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