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
-—-----—--生命因“水”而灿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资源"一词越来越多地跃入教师的视野,引起教师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实际上,在课堂教学动态中,时时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资源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情绪,“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动态资源?
一、关注动态资源 洗耳恭听,开启慧眼
在课堂上教师当认真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还需要开启教师的慧眼,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神情、动作等。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个男孩做的游戏即听诊器原理(“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便让学生亲自实践,一学生站在桌子一头用手指轻敲桌面,,教师敏锐地发现“错误资源":一桌学生,一个用自动笔扣击桌面,另一个则凑近桌面听。教师让这桌学生在前面再演示一遍,然后问全班学生是否有不妥之处,学生很快抓住了文章中的“紧贴"和“轻轻”两关键词,指出实验的不当之处,接着教师追问为何要用“紧贴”和“轻轻”这两词,引导学生联系听诊器听人体内脏,人体内脏蠕动的声音是极为细小的,如耳朵不紧贴听诊器也无法听到。由此,不仅不动声色地解开孩子游戏的秘密,打开了听诊器的原理,同时,又让学生体味了用词的恰当、准确。一个小小的错误资源,被老师的慧眼及时捕捉,加以利用,一举多得。
二、筛选动态资源 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课堂教学上,信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丰富多彩,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处理完这些信息,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重要与次要、、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如,在学习《莫高窟》一课渐进尾声时,提出了许多问题:敦煌除了有莫高窟之外,还有哪些洞窟?莫高窟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开凿的?藏经洞为什么会遭到这些劫难的?莫高窟这么高,顶上的壁画是怎么画上去呢?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逐个解决的话,显得极为零散,意义不大。于是,教师对提问的学生都加以赞赏,然后选择了最有价值的问题“藏经洞为什么会遭到这些劫难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课外搜集的资料,发表见解,百家争鸣,高潮迭起,从清政府的腐败、侵略者的贪婪及国民的愚昧进行多元探讨,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有资源意识,同时要善于甄别、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巧用动态资源 挥洒智慧的情趣
课堂上任何的动态生成资源,如果没有恰当用之,更没有匠心独运,最终还是会造成资源付之东流,丧失其价值。下面,
浅谈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开发利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