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经济1、联系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要性。2、为什么在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3、你怎么看待国有企业改革?4、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5、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表现以及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一位负责人撰文认为:“收入分配领域开始出现利益关系失衡现象,其中有些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六个方面:一是总收入差距扩大。。二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三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四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2003年19个行业门类中,最高的行业,,如果考虑到工资外收入,其差距更大。五是城乡居民财产总量增加,但分布差距较大。2002年6月末,10%的最高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10%%。六是城乡弱势人群,生活艰难。以家庭人均年收入869元为标准,初步解决温饱但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有5825万人。城市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依靠最低保障生活。城乡贫困人口生活十分困难。一、教学目的1、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过程及其性质和内容。2、进一步了解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4、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二、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件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分配制度改革中“先富”和“共富”,防止两极分化的问题4、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1、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单一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产品由社会直接分配。其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不表现为价值。商品货币关系消亡。2、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十月革命前:计划和市场是属不同社会制度的属性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3、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内涵不同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与运动方式。联系: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选择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a、经济贫穷,文化落后。b、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c、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照搬了苏联模式。d、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单纯。主观条件:教条的理解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a、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b、忽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d、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其认识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辅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结合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基础论: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计划和市场二者优势互补。市场经济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