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综述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内外比较—东西方历史出现巨大反差)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封建社会在创造了许多“盛世”之后,末期开始衰败。其主要原因是:
政治上,比较腐败。
阶级关系上,土地兼并严重,阶级兼并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战斗力下降。
对外关系上,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的过程及其结果
导火索: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签订条约及其危害
签订条约
1842年8月,中英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宣布结束战争。两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5、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7、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战后,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己方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双方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中国丧失特权
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南京条约》)
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对社会性质的理解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名义上任然是独立的国家。
经济上是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他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政治:(1)帝国之一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势力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通知支柱。
经济:(1)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在广大地区 保留
鸦片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